好茶出自大山。在衢江的乌溪江库区,有一种叫“衢州玉露”的茶叶,因其香高醇厚、回味甘甜、滋味醇和、汤色明亮、芽叶成朵的独特品质,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抱团闯市场,统一打品牌,产业才能做大做强。”近日,笔者与衢州大山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财红聊起衢江区正在打造的“衢州玉露”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一事,他如是说。
江财红泡了杯春茶,指着汤色明亮的上等绿茶说,“衢州玉露”泡开后,茶水甘甜有回味。
深耕这一好茶,江财红坚持了17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他就到上海推销原衢县的绿茶。1991年,江财红开始种茶并加工茶叶。经过十年的研发,2001年5月江财红的“衢州玉露”被省农业厅评为浙江名茶。2003年,扩大茶叶产业,江财红还负责起草浙江省衢州玉露茶系列地方标准。“衢州山好水好,茶叶产业确实是个生态富民的产业。”目前,江财红在岭洋乡的抱珠垄和鱼山、赖家等村,建起了360多亩茶叶种植基地。去年他加工了1万公斤春茶,今年达1.5万公斤,不仅在省内俏销,而且还销往上海、江苏等各地。
茶叶是衢江区传统产业,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2017年全区茶园面积3.08万亩,全年产茶1340吨,总产值12713万元。为了让更多的茶农迈上致富路,今年5月12日,衢州玉露茶区域公共品牌暨衢江区茶叶产业协会成立大会在岭洋乡召开。通过成立衢江区茶叶协会,打造玉露茶叶公共品牌等方式,吹响茶业做大做强的“集结号”。
衢江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统一打“衢州玉露”品牌,意义深远:其一,可从原先“一盘散沙”向“有序共存”转变。全区茶产业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此时成立行业协会,规范生产经营模式、推广衢州玉露茶区域公共品牌正当其时。其二,可从原先多个品牌向一个品牌转变。衢江先后创建有“衢州玉露”“九龙神针”“大雾源”“仙霞湖”等7个茶叶类企业品牌,品牌存在着多而不精、不响的问题。选择“衢州玉露”茶为区域公共品牌,主要是因为它曾经先后获得浙江名茶、浙江名牌产品、有机产品认证等十三项荣誉,又为衢江区政府起草制定衢州玉露茶省级地方系列标准。此外,衢州玉露在江浙、上海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有消费基础。其三,可从原先“各自为战”种植向“一个标准”模式转变。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日益升级,群众对农产品提出了更高期待和更多要求,更加关注“好不好”“优不优”问题。品质一般的农产品价格低也卖不出去,优质、绿色、品牌农产品即使价格高也抢着买。茶叶种植如果“各自为战”种植,就难以保证高端品质、难以抓住高端人士、难以打响衢江茶叶知名度和品牌度,现今唯有推行“一个标准”种植模式才能保障品质如一,抢占市场。“好茶离不开品质与环境,好的土壤、空气,再加上好的品种,才能培育出好茶。”岭洋乡党委书记刘卸全说,随着衢江区茶叶产业协会的成立,就能通过“政府+企业”的纽带共同做好产业品牌的宣传,大力推广“衢州玉露”的生产标准,引领茶农专注精品、高端的有机茶生产,提升茶品质,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
这些年来,岭洋乡已经发展了约4000亩的精品茶园。“村民通过种品牌茶叶,家家户户增收。”岭洋乡抱珠垄村村支书徐利群说,全村已经发展了600亩茶园,今年最多一个农户光卖茶青收入就超过3万元。 胡宗仁 周爱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