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荣
只有大幅提升农产品品质,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农产品供给。目前,农产品的品质问题已成为影响公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就是提高农产品供给品质。提高农产品品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源头乃至整个产业链进行重塑。
品质农业的内涵及其意义
品质应包含品种、品相、品位、质量、品牌等涵义,同时也与生产者的品德、品格有关。一般认为,品质农业是以品种优化为基础,以农业规模化、区域化为依托,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以名优品牌创建、产品质量认证为标志,以农产品优质安全为核心,以实现较高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目的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发展品质农业,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市场安全消费需求的必然趋势,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品质农业的新路径
近年来,各地采取系列措施,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质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在发展品质农业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在品种选育上,关注的是高产,对人们品质生活需求回应不够,品质之基不稳;品牌建设关注知名度,对美誉度重视不够,对品牌的内核——品质提升投入不足。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动力不强,优质优价机制尚不健全,标准化、规模化、合作化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三品一标”认证工作需要加强。四是农业品牌存在多小散现象,影响力不够大。
结合温州各地的具体实践,笔者认为,发展品质农业需在以下方面不断开拓新途径。(一)加强品种选育与良种推广。农业新品种选育要加强主动设计,实行分类管理,寻找发展新空间,谋划育种新任务。要聚焦农业战略性产业和主导产业,进一步明确新品种选育的目标,加快构建由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组成的育种创新体系。要加强良种推广力度,配套选用良法,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模式。
(二)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规划。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质取胜,立足产业整体开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要着眼发挥比较优势,具体分析市场需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关键因素,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突出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进行重点扶持和建设。
(三)加强农产品认证与原产地保护。按照“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的原则,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推动相结合,鼓励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不断扩大“三品一标”认证数量和规模,并有针对性地做好“三品一标”宣传推介工作。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收储运销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用标准、规范来引领农产品优质化。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依托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打造全程可追溯的优质农特产品供应链。依托财政支农项目、品牌认定、评先评优和贷款贴息等手段,对农业生产主体实行红榜奖励和黑榜否决制度。健全农产品安全监管与产业政策联动机制,培养重质量、守信誉的生产经营主体,形成按质论价、奖优罚劣的质量安全氛围。(五)加强农业公用品牌与自主品牌打造。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策引导,大力推进农业品牌体系、运营体系和支持保护体系建设,不断扩大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占有率。加快创建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培育企业自主品牌,制定出台区域品牌建设政策,加强农业品牌管理。(六)推进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目前,一大批农业新型主体的兴起,正引领农业朝规模化、组织化方向挺进。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要着重抓好:引导农地规范流转,破解土地流转难题;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大政策扶持,破解规模经营主体“融资难”等问题。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的思路,着力培养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明确各主体功能定位、优化经营主体架构、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优化经营运行体系,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发展品质农业的保障措施
(一)制定完善促进品质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要根据当地发展品质农业的特点,明确农业支持政策的重点。出台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出台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促进种子种苗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扶持政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形成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可溯源的管理体系;完善对“三品一标”认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农产品品牌创建和宣传等进行扶持的政策;出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出台土壤、水体、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等。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和改善农业支持的方法,提高农业资金投入的效率。(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放心农产品首先应是良心农产品。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道德教育,让生产者明白品质农业品德为先。加强农业标准管理,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落实市、县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考核,建立全覆盖、网格化监管网络。(三)加强农业智慧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建设营运,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为市民提供可靠、安全、便捷的农产品消费服务。建立农产品基地信息库,逐步推进阳光采购服务应用。推进畜牧监管平台、农业生产统计系统、农业行政审批系统等农业监管平台的开发应用。(四)坚持依法治农,为品质农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对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进行认真梳理,将法定职责细化分解,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机制。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坚持严格执法与长效管理并行推进,加强监管执法,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实现社会共治。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自律。强化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量,建立一支业务精通、作风过硬、保障有力、高效廉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队伍。
作者单位:温州市人大常委会
2018温州·苍南第四届松山栀子花生态旅游节日前在革命老区桥墩镇南山头村开幕,3000余亩栀子花海吸引了近万名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美丽经济让当地百姓“生态饭”越吃越香。 苏巧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