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振彬
站在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国泰村村口,远远就能看见“梁叔夏威夷木瓜园”的彩色广告牌。这家木瓜园的主人名叫梁顺芳,他手机不离身,微信好友过千人,足不出户就能把自家木瓜销往全国各地。这背后,大学生“村官”朱小毅功不可没——得益于他带来的“互联网+农特产”推广模式,国泰村的木瓜成了“网红”,一度供不应求;村里生产的冬瓜也迎来买家蜂拥扫货,销售一空。
然而早些年,国泰村的农产品销售还是另一番场景。以冬瓜而言,村民要踩着三轮车到10多公里外的镇上叫卖,日晒雨淋一趟只能卖个百余斤,一度有几十万斤冬瓜烂在地里……2012年,朱小毅成为国泰村首个大学生“村官”,他为村子带来了互联网营销思维,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而如今,国泰村正与企业接洽,探索农产品加工、民宿、观光农业等产业,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
国泰村的“网红”木瓜是一只值得解剖的“麻雀”,其做法经验值得深思。首先,乡村振兴需要能人引领。诸多案例早已证明,一个能人往往能带动全村致富。比如当前,越来越多创业者、高校毕业生等主动来到乡村,他们知识丰富、视野广阔,常常能为乡村带来新理念、新技术,在乡村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既要做好干部选派工作,让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好干部担当重任,也要在引才和留才上出实招,让农村的人才集聚效应强起来。
此外,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带动,产业兴则百业兴。各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各不相同,要坚持分类指导、各具特色,做好“特”字文章,积极培育休闲观光农业、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真正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强动力、增后劲。
期待越来越多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多方合力写好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