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16年以来,全国已有12省(区)开展了秸秆综合利用试点。2017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2%,基本形成肥料化利用为主,饲料化、燃料化稳步推进,基料化、原料化为辅的综合利用格局。
为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农业农村部在以下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强化试点示范。2017年,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启动了“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每年在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试点资金中切出6亿元,在东北地区以玉米主产县为单元,开展秸秆处理利用,推动出台并落实用地、用电、信贷等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全国共建设试点县143个,各试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均提高5个百分点或达到90%以上,秸秆处理技术模式初步构建,区域秸秆处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强化规划引领。2016年,农业部配合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编制“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鼓励各地强化顶层设计,编制总体实施方案,不断提高秸秆高值化、产业化利用水平。
强化技术支撑。一方面,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瓶颈,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形成“集团军”式的研发模式。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技术对接。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专项中遴选秸秆综合利用专家,组织成立技术对接专家组,与试点省开展技术对接指导,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在试点省的转化应用,切实解决科研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强化模式推广。2017年,印发了《区域农作物秸秆处理利用技术导则》,指导各地科学谋划和布局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促进提升秸秆利用区域统筹水平。同时,组织专家专门进行研究梳理,发布了秸秆农用十大模式、全国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加大成熟适用的技术模式推广应用,引导企业、农民科学开展秸秆综合利用。
强化政策扶持。2018年,出台政策,明确要优先保证秸秆还田离田等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机具的补贴需要。目前,全国秸秆粉碎还田机保有量达到85.6万台、秸秆捡拾打捆机保有量4.68万台,秸秆还田面积7.43亿亩,捡拾打捆面积0.88亿亩。
(摘自《农民日报》 杨丹丹/文2018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