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直凭借着其兰花外交而闻名于世。其实不仅是花,树也是新加坡的一大特色。新加坡人爱树,而且对树木的保护像对待固定居民一样认真——他们为城市的每一棵树都办了“身份证”。
近日,新加坡官方“树地图”门户网站上线,逾50万棵树的信息都在这份电子账簿上一览无遗。
亚洲最大“树地图”
“如果你想知道公司门口那棵被鲜花簇拥的到底是什么树,或者你好奇学校教学楼前那棵古树究竟有多大年龄,抑或你想告诉孩子离自己家最近的那几棵树哪一棵是稀有品种……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你现在只需要查查手机就可以了,因为我们制作了一份关于大树的国家地图!”在新加坡植物园,一名工作人员用手机打开了“树地图”,除了熟悉的新加坡街道、小区名字映入眼帘,更显眼的是密密麻麻的绿色小圆点,这代表着树木的位置分布。如果继续查询,还能看到这些大树的年龄、详细坐标以及生长速度等数据。
“如果你想查找的某一棵树在这个网站上没有,那说明现阶段这棵树还没有被登记进去,我们还在继续拓展这张地图。”工作人员表示,新加坡保留的原始丛林树木茂密,一一登记是一个不小的工程。据悉,目前这50万棵大树的地图制作已耗时近10个月,花费约10万新加坡元(约48万元人民币),被誉为亚洲最大的“树地图”。
在新加坡,常见的树种是雨树。这是一种落叶乔木,树高可达二十余米。长到一定高度后,雨树就横向发叉,不断增多枝干,树冠越来越大,直径有十几米,枝繁叶茂的样子像一把张开的巨伞,既可遮阳,也可避雨。马路边、河道旁、草坪上、公园里,新加坡到处都有雨树的身影,据统计全国有110万余棵。此外,新加坡还有棕榈树、千层红等常见树种。
向天空借绿地
新加坡国家公园管理局不仅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树木进行前沿管理,还有很多创意的绿化想法。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新加坡很多建筑的房顶都被“披”满植被。
新加坡国土面积有限,因此人们把绿化的视野转向了天空。如何合理运用立体空间进行绿化俨然是一门技术活,新加坡国家公园管理局专门成立了屋顶绿化管理处及专职官员,直接管理全国屋顶绿化的规划、标准制定、政策实施以及考核奖励,并且鼓励普通民众尽量绿化自己家房屋的外围墙面、露天阳台等,使得这座城市的高楼大厦外随处可见立体绿化。
就连大树的枝干,新加坡人也“不放过”。在新加坡街头随处可见百年老树,老树的主枝干本应是棕色树皮,但这些老树粗壮的枝干上都攀附着绿油油的其他绿叶植物,这可不是偶然现象,都是园艺师精心打造,让大树们从头绿到脚。工作人员不仅在马路围栏、过街天桥等处栽上攀缘植物,就连大树都囊括在内,不禁让人拍手叫好。
世界经济论坛曾对全球城市做过一个绿化率调查,新加坡以30%的绿化率高居榜首。一名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表示,早在上世纪70年代,全球工业和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的时候,新加坡就已经认识到树木保护的重要性,这个结果显示的是新加坡长期以来在绿化上的努力取得的成功。
随意砍树被罚巨款
新加坡人对树木的重视几乎是融入血液的。譬如任何人不得随意砍树,包括自己家土地上的老树。如果确实需要腾地方只能移植,承包商需要在政府押一大笔钱,直到树木移植成活为止。尤其是道路两旁的树木,因为都有详细的登记信息,更不得随意处置,如果必须砍伐要经过重重申请。此前就曾出现过置业公司因未被许可而在新加坡砍树被重罚的案例,受到的罚款和赔偿金高达近8万新加坡元(约39万元人民币)。
因为有这些详尽的法规和条文约束,也让普通民众对于树木的保护有很成熟的法律意识。据统计,新加坡国家公园管理局每个月都会收到来自社会的五六千个咨询、投诉以及寻求帮助的电话,这些内容都与树木保护与城市绿化有关,工作人员都会逐一回复并解决。新加坡还有专门的“大树医生”,每周固定时间为树“看诊”,如果树木出现任何问题,他们都需要汇报原因。
除了严厉的惩罚措施,新加坡法律也向积极为绿化做出贡献的居民提供奖励。如有花园的住宅如果不建筑围墙,让花草树木供路人欣赏,就可以对这家予以减缴房地产税的奖励。对于那些为城市绿化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甚至还能得到新加坡领导人的亲自授勋。
(摘自《环球时报》 张相林/文2018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