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我省发现疑似细菌性果腐病

提前预防是关键

  •   瓜类细菌性果腐病,又称果斑病,是葫芦科植物上的一种严重的世界性病害,具有发病迅速、传播速度快、爆发性强等特点,一旦发生,往往造成严重损失。近期,据各地田间调查,我省部分西甜瓜产区的嫁接苗床及大田生产均发现有疑似细菌性果腐病发生。为此,省农技专家紧急提醒,各地瓜农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专家介绍,细菌性果腐病发病部位较多,主要为害西瓜、甜瓜、黄瓜等瓜类植株幼苗、叶片、果实等。子苗发病时,先在子叶下半部背面出现水渍状小斑点,迅速扩大蔓延致大半个叶片最终腐烂;嫁接后发病,先在接穗的茎上或子叶上出现针尖大小水渍状斑点,并迅速扩大,致整个接穗茎腐烂,严重时砧木茎也可发病;真叶上发病,主要表现为沿叶脉发生不规则斑点,并带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伴有白色菌脓。果上发病,初期在果实表面出现许多水渍状暗绿色水斑点,以后逐渐发展扩大为边缘不规则深绿色水渍状大斑,严重时果实龟裂、腐烂。
      带菌种子是细菌性果腐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据调查分析,购进带菌种子已成为该病传入我省的传染源。此外,嫁接育苗、田间作业、土壤连作等方式也可传播此病。通过集约化嫁接育苗、出售带菌嫁接苗等途径,均可传播扩散此病,部分西甜瓜老产区的育苗、嫁接及整枝等农事操作,以及连作地土壤带菌等因素加剧了该病的蔓延。此外,高温、高湿的环境易发病,特别是炎热季节伴有暴风雨的条件下,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与传播,病害发生重。
      据悉,植株一旦感染细菌性果腐病,就很难治愈,往往损失惨重。专家介绍,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是防止细菌性果腐病发生的关键。
      一要控制源头,遏制传播。把好种子销售购买关,要购买检疫证号等标签齐全的种子;不随意提供、试种来源不明的种子,试验田块应尽量进行隔离。
      二要培育无病壮苗。做好播种前消毒措施,可用72%硫酸链霉素1000倍液浸种1小时后催芽播种;或用40%的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1%的盐酸浸种5分钟或以1%次氯酸钙浸种15分钟,用清水浸泡冲洗5-6次后再催芽播种。处理药剂浓度和浸种时间要把握好,防止出现药害。对苗床、土壤进行消毒,嫁接工具等用蒸汽消毒。
      三要加强田间管理。通过轮作换茬,控制种植密度,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合理肥水运筹等栽培管理措施,创造西甜瓜生长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条件,增强植株抗性;覆盖地膜控制田间湿度,避免大水漫灌;发现病苗、病株及时拔除,集中销毁,整枝摘心、疏果等农事操作后应及时喷药保护,并防止人为交叉感染和病害蔓延。
      四要合理选用药剂防治。防治药剂以抗生素类和铜制剂为主。在出苗后,可用2%春雷霉素500倍或加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进行预防保护,每隔7-15天喷雾1次。发病初期用200毫克/公斤的新植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1500倍液,也可使用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8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微粒粉剂1000倍液喷雾。喷药时应做到均匀、周到、细致(叶片背面也需喷),每隔7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3-4次。田间施药时铜制剂与其他药剂尽量轮换使用。
    胡彩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