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养生

最“热”养生季即将到来,“冬病夏治”正当时

  三伏天即将到来,也到了“冬病夏治”的最好时节。那么,“冬病夏治”究竟能治哪些病?除了我们常说的三伏贴,“冬病夏治”还有哪些治疗手段?网上流传的“冬病夏治”教程究竟靠不靠谱?请听听中医专家杨喜兵的说法。
“冬病夏治”,一种颇具特色的自然疗法
  杨喜兵说,“冬病夏治”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颇具特色的自然疗法。
  据介绍,如果人体阳气不足,遇到寒冷容易导致一些慢性病发作或加重,而夏季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机体各种机能条达、经络通畅,正是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
  此外,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防病思想,对一些冬季容易加重或遇寒容易发作的疾病,在夏天予以积极调养,可使患者的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到了冬天或遇寒就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因此,“冬病夏治”属于预防性的治本之法。“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虚寒性慢性疾病。“夏治”指在夏季这些慢性疾病的缓解期通过药物或针灸等疗法,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使秋冬季节少发病或不发病,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冬病夏治”究竟能治哪些病?杨喜兵介绍,这种疗法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颈椎病、肩周炎、风湿病等骨关节疾病,此外,还包括一些妇科疾病、小儿疾病以及亚健康的调理。
产妇儿童,“冬病夏治”的生力军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很多产妇加入到“冬病夏治”的队伍中来。“二胎产妇特别是高龄产妇生产后,气血亏虚更加明显,体质变得多虚多瘀,其他问题也就随之而来,症状一般表现为神疲乏力、少言、胃口不好、多汗、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等。”杨喜兵说。
  据介绍,对产妇“冬病夏治”主要还是采取辨证施治,根据产妇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有一些产妇产后体虚,容易受到寒气、湿气侵袭,会出现关节疼痛。”杨喜兵介绍,去年,他就接诊了一名出现产后风湿的产妇,他对这名产妇在增强体质和祛风散寒的穴位进行了中药敷贴,在经过两次敷贴之后,这名产妇的症状就已得到明显改善。
  有一些孩子体质较弱、抵抗力差,面临流感、手足口病等流行病时,往往容易中招。近年,这些儿童也纷纷开始选择“冬病夏治”,增强抵抗力。“两周岁以下的儿童皮肤较嫩,不建议敷贴治疗,两周岁以上的儿童都可尝试‘冬病夏治’。”杨喜兵说,在治疗过程中,所刺激的穴位主要起到温阳的功效,鼓舞孩子自身的阳气,增强免疫力,去抵御病毒的侵袭。和成人不同的是,孩子进行“冬病夏治”时,治疗时间会短一些,同时观察孩子皮肤的变化情况,采用的是白芥子、细辛等温阳散寒的药物。
三伏贴,最精髓的治疗手段
  人们对三伏贴耳熟能详,“除了穴位敷贴之外,‘冬病夏治’还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以及中药的内服外用等多种治疗手段,但三伏贴是‘冬病夏治’中最精髓的治疗方法。”杨喜兵说,所谓三伏贴,其实并不是非要入伏之后才开始治疗,主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在温度允许的情况下就可以开始了。
  近年来,“冬病夏治”越来越被人们认可。杨喜兵分析,一方面疗效比较显著,另一方面治疗很方便,三年一个疗程,一年只有三次,每次一两个小时。此外,“冬病夏治”有防病的功效,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很多亚健康和注重养身的人群加入进来。
  杨喜兵提醒大家,在“冬病夏治”期间,要注意清淡饮食,不要吃一些肥甘厚腻的食物,比如冰淇淋、海鲜、牛肉、鹅及其他煎炸食物等;还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敷贴后一般不宜洗冷水澡,宜用温水洗澡。
  另外,药物贴好以后最好不要进空调房间,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也不要运动,出汗会使固定药饼的胶布脱落,最好在阴凉的地方或开电扇用微风吹拂。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穴位上的水用毛巾轻轻吸干。
  三伏贴所用药物为芳香走窜的药物,使用后皮肤有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度出水疱等表现,都属于三伏贴疗法的正常反应,如果出现过敏,敷贴部位瘙痒明显,请将敷贴揭下,保持敷贴部位清洁干爽,切勿抓挠,外用皮炎平之类的药膏即可,严重者请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中药敷贴,还是专业机构靠谱
  现在除了一些专业医疗机构外,还有一些私人诊所也在开展“冬病夏治”,但疗效却差别很大,这是为什么?此外,一些淘宝店铺也有卖三伏贴的药物,并配有使用教程,这靠谱吗?
  对此,杨喜兵解释,“冬病夏治”的疗效取决于很多方面,包括敷贴的药物、穴位和穴位定位的准确性等,都会对疗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药物的选择,每年药物的批次、产地可能出现差别,疗效也会不同。
  对于淘宝上卖的三伏贴,杨喜兵表示,首先网购的药物成分难以确定,此外,每个人穴位的位置也有差别,需要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和临床经验积累,才能认准穴位,所以建议市民不要自行进行“冬病夏治”。
  此外,“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适用,应该慎重选择这种治疗方法,否则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因使用助阳的药物而耗伤阴液,引发其他问题。
  杨喜兵表示,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同一种疾病,会有不同的证型,如咳喘分寒痰犯肺型、肺气虚损型、阴液亏虚型等多种证型,而只有其中的寒痰犯肺型咳喘通过“冬病夏治”能获得疗效。因此,患者需来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咨询,看自己是否适合。另外,下列人群不能贴三伏贴: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患者、对敷贴药物极度敏感或患有接触性皮炎的患者、敷贴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
宋江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