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供销

合作共享 互利共赢

——浙江发展合作经济侧记

  □本报记者 曹丽娟 通讯员 陈星
  合作是永恒的主题。从中世纪人类出现合作思想,到19世纪4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合作社成功创建,再到世界各国纷纷成立不同类型的合作组织,乃至国际合作社联盟、国际农业生产者联盟等国际合作组织应运而生,都在向人们传递着合作的重要。
  中国是一个崇尚合作的国家。从1922年9月毛泽东在安源创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合作社,到1982年安徽省天长县创办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水产研究会,再到后来的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以及各种以民主平等、自愿互利为原则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制合作社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大量涌现,无不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
  作为较早发展合作经济的浙江,更是积累了不少可贵经验。
以利益为纽带,开展产销大合作
  农合联是供销社开展大合作的一个主要平台。
  据湖州市供销社(农合联)主任黄培林介绍,湖州市已建立市级农合联1个、区县级农合联5个、乡镇级农合联60个,共发展会员4293个,其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会员2802个。通过共建共享这种形式,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专业协会、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基层供销社等组织了起来。
  与此同时,湖州市已组建各类产业农合联15家,入会会员1253个。按照有规模、有场所、有人员、有活动、有机制、有特色的“六有”要求,开展产业农合联标准化建设,目前产业农合联标准化率达到86%,帮助会员平均增收8%。
  帮助农民拓展农产品销售区域,实现优质优价,是今年湖州市供销社(农合联)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该社决定在长三角重点城市开设湖州名特优农产品直销总汇。首家杭州店已于6月15日在莫干山路开业,8月底前还将在上海、南京、苏州开设3家店,并计划与中石化浙江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驻其在全省城市、乡村、高速服务区的销售网络。
  同时,在摸清全市农村电商现状的基础上,计划在今年7月底前建立全市农村电商联盟,9月底前建成湖州市农产品电商主平台,真正实现“集聚、集成、集效”的目标。
  宁波市奉化区供销社(农合联)则以搭建服务便农平台为切入点,让农民办事一步到位。据奉化区供销社(农合联)主任朱正天介绍,奉化区、镇(街道)两级供销社(农合联),利用已有公共服务设施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设施,成立集农业要素供给、技术指导、产品销售、资金需求于一体的镇级农合联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并从本地实际出发强化特色服务,让农户一站解决产前、产中、产后遇到的问题。
  奉化区大堰镇农合联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精心策划农产品营销载体,带领农户抱团开拓市场;溪口镇农合联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为农户会员提供竹笋产、加、销综合服务,带动当地竹笋产业实现规模化、品牌化;松岙供销社策划农旅活动,拓宽柑橘销售渠道……类似这样真诚、高效的服务,赢得农户和企业点赞。
  农产品经纪人是眼下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的主力军。奉化区现有109名领到中级资格证书的农产品经纪人,今年,这支营销队伍已推销农产品6000多吨,帮助农民增收4500多万元。
  青田县供销社(农合联)主任蒋珍说,只有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产业合作上下功夫,紧紧抓住“三位一体”改革契机,组建合作经济新载体,探索合作经济新模式,把全县农民拧成一股绳,联合壮大合作力量,才能走出一条合作经济发展新路子。该县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以合作联合为纽带,组建了稻鱼、杨梅、油茶三大产业农合联,吸收会员200余名,切实发挥了产业农合联的合作纽带作用,为广大会员提供了生产、流通、储运、加工、销售等农业生产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
  青田县政府利用当地华侨多的优势,注资2000万元成立了侨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该县供销社(农合联)负责运营。青田县供销社(农合联)利用农发公司这个载体,做好农产品营销工作。如今,青田农品城已成为青田华侨回国采购的重要平台,青田县被成功列入农产品出口贸易国检改革试点,开通了农产品出口快速通道。
  在开展产销合作过程中,少不了龙头企业的带动。致力于蓝莓产业发展的浙江蓝美农业有限公司,眼下正运用合作经济理念打造多方共赢的“蓝美模式”:在种植环节,支持农户以土地、资金等入股的方式,加入蓝莓合作社;在加工环节,引导蓝莓合作社、村经济合作社、基层供销社、企业等会员,参股投资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蓝莓加工项目、莓旅服务项目和开发蓝莓衍生品;在销售环节,对“蓝美1号”原料果实行按保护价收购,并按交易额(量)返利,让合作社及农户分享蓝莓加工销售增值收益,最终打造一批蓝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政府+农合联、供销社+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旅一体化综合体(政府+农合联、供销社+体验中心+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大户)和特色小镇(“蓝美1号”产业园+蓝美休闲庄园),构建农户、村社、企业共建共享、共创共富的合作共赢机制。目前,蓝美公司正在贵州麻江、河南鲁山、安徽朗溪、衢州常山、湖州南浔等地建设万亩蓝莓产业园,计划3年内在省内外建成30个万亩产业园、100家蓝美休闲庄园和10个蓝美小镇。
以合作为平台,解决农业融资难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抵押物有效担保不足,农业保险品种发展缓慢等问题,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得不到足够的要素支持,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湖州市供销社(农合联)通过创新农村金融合作产品,推广安吉“两山”金融模式,引进保险资金开展支农融资等方式,破解农村金融困局。
  据黄培林介绍,湖州市创新开发了“两山农林贷”“两美农合贷”“浙里贷”等绿色金融产品,为涉农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融资、转贷融资等服务,切实盘活了“三农”“沉睡资产”和民间资本。仅今年上半年,就为广大农业主体授信11亿元,涉农担保4.8亿元,农合联会员信用评级覆盖面达到80%。
  继安吉之后,湖州市吴兴区两山农林合作社联合社也组建完成,为150个社员提供短融及资金互助业务2.77亿元。湖州的南浔、德清、长兴等地也已着手开展两山农林合作社联合社组建工作。按照计划,“两山”金融模式有望明年在湖州实现全覆盖。
  另外,湖州市还利用保险资金融资手续简便、使用周期长等优势,与中保财险公司湖州分公司签订协议,在全省首次引进保险资金开展支农融资,在不需资产抵押物、不设融资额度限制的情况下,推出利率为6.5%的融资产品,为广大农户可持续经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为让农民发展生产“不差钱”,奉化区供销社(农合联)也采取多项举措,着力搭建金融惠农平台。他们与奉化农商银行、人保宁波分公司合作推出“农信盈”惠农金融产品,由奉化农商银行按1∶100的规模提供2亿元人民币授信额度,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保证保险贷款以及土地、林权抵押贷款;人保公司为符合条件的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担保,保险费给予1%的优惠。今年上半年,奉化农商银行已向4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3655万元,同时为12家农业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信担保1200万元。
  嵊州市供销社推出了“香榧贷”“蔬菜贷”等金融产品,发放贷款1.5亿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