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淳安下姜村:“绿富美”的模范生

  □本报记者 金国栋 俞霙 李松
  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一直较有名。过去出名,是因为“穷”,有民谣为证:“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现在有名,是因为“绿富美”“,声名远播。
  说起下姜的“蝶变”,村民们会不约而同提到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多次来村实地调研,被村民称为“下姜村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7月12日,记者来到下姜村,感受习总书记一直牵挂的这个小山村的变化,学访“两山”理论在这里的生动实践。
  “早些年,急于摆脱贫困的村民,纷纷上山砍树。40多座木炭窑同时开烧,整个村庄烟雾缭绕……6000多亩林子不见了,群山成了瘌痢头。”原村支书姜银祥说,昔日的下姜是另一番模样:坑坑洼洼的村道,家家住着土坯房,院坝里养着猪,污水到处流……
  转折点发生在2003年4月24日。那天,习近平同志辗转来到下姜村调研,并在简陋的村委会议室召开座谈会。
  “当时,习书记给我们讲绿色发展理念,因为我们村靠近千岛湖,习书记说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水’这句话,鼓励我们走绿色发展致富的路子。”回忆起当年参加座谈会的场景,姜银祥依然激动不已,习书记提议,村民可修建沼气池,同时配套改造好厨房、卫生间、猪圈。不久,省里还专门派专家来村进行指导……“发展沼气,为下姜村凭借绿水青山谋发展埋下了重要的伏笔。”姜银祥介绍,目前全村的农户还装上了节能环保的太阳能热水器,再也没有人砍伐山林,森林覆盖率达到97%。
  记者走进村北头的百亩葡萄园,见中国计量大学的师生正在这里实习。园主吕承利告诉记者,由于采用新品种、新技术,他的葡萄园采摘能从7月一直持续到11月,大大拉长了采摘游时间。
  这片百亩葡萄园,正是下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如今的下姜村,已发展500亩中药材黄栀花、220亩紫葡萄园、150亩水蜜桃园、60亩草莓园……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
  在下姜村党总支委员方琳看来,让每个人共享绿水青山带来的发展红利,这个梦想已经照进现实。村民们开办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不到800人的小山村,去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786万元,接待游客16.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114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7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045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已超过10万人次,同比增长2倍。
  饮水思源。下姜村在村口的廊桥边上,兴建了一座“思源亭”。亭中的石碑上,端正地镌刻着习近平2011年给下姜村“两委”的回信。记者发现,这里是该村最热门的一个景点,吸引着来自各方的参观者。经常当义务讲解员的姜银祥,为我们深情回忆总书记对下姜村的关心关爱,讲述下姜村践行“两山”理论、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喜人变化。
  如今的下姜,已成为乡村“绿富美”的典范。为进一步放大下姜绿色发展的效应,杭州市政府不久前出台了《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目标到2020年,将淳安下姜村及周边村庄基本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区”,在全省乡村振兴发展中走在前列。
  下姜村正踌躇满志再出发,沿着习近平“三农”思想指引的路子奋力前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