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种植业

更高效 更生态 更安全

我省粮食生产“绿意”浓

  □本报记者 唐豪
  今年以来,我省粮食生产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种养结合、生态防控等系列措施,“绿意”更浓。记者近日从省种植业管理局了解到,上半年,优质水稻品种试验示范、农业部整建制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绿色优质粮食产加销示范基地建设等成效明显,粮食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科技创新,推广高效生产模式
  这几天,在温岭市箬横镇的省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基地内,一片片稻田已泛黄,稻海在微风吹拂下泛起波浪。记者注意到,有一片稻田长势特别好,稻穗饱满、成熟度高,该稻田边上插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早稻钵苗机插示范田”,种植主体是箬横镇国聪家庭农场。
  随后,记者来到这家家庭农场的钵苗机插育秧服务中心,看见育苗大棚内一张张黑色带孔的育秧盘里密密麻麻栽种着一株株绿色的水稻苗,工作人员将育秧盘搬上一台运输机器,待机器上装满育秧盘后便启动机器,将育秧盘从大棚内运出。
  “这是去年从苏州引进的一种全新的水稻钵苗插秧设备,钵盘育秧后通过插秧机统一插种。”国聪家庭农场负责人朱国聪对记者说,虽然每台钵盘运输机售价高达4万元,每张秧盘要15元,但是采用钵苗机插后,亩产效益增加非常明显。温岭市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钵苗机插和早稻毯苗机插对比,钵苗提早返青分蘖4-5天,提前成熟3-4天;和连作晚稻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提早返青分蘖7-9天,亩产提高50-75公斤,节省种子0.5公斤,亩增加效益230元;和连作晚稻常规手插相比,每亩可节省育秧移栽成本220元,亩产提高30-50公斤,合计每亩可增加效益300元。
  全新的科技投入,为温岭市早稻生产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受到了当地农户的“点赞”。今年,温岭又引入了3套水稻钵苗插秧设施。记者从省种植业管理局了解到,接下来,我省将继续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示范推广种植业“五大”主推技术,推进超级稻、晚粳稻、双季稻等百亩方绿色高产攻关和示范建设,创建省级粮食优质高产千亩畈、百亩方300个。同时,加快农作制度创新,大力推广水旱轮作和稻田立体种养模式,推广350万亩“千斤粮万元钱”高效农作制度。
种养结合,培育生态绿色稻米
  有着“青田小西藏”之称的青田县万阜乡平均海拔550多米,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蓝天白云常年可见,绿水青山随处即是。在这片美丽的“小高原”上,生产出来的稻米深受大众喜爱。
  每到水稻收获季节,青田县万阜乡的金黄色稻海中另有一番景色让人吃惊——农户乘坐在木桶之中,摇着“船”进入稻田,手拿镰刀割下稻谷放入桶中,色彩斑斓的锦鲤在木桶边悠闲地游着……
  这是青田县的特色种养模式——稻田养鱼,在当地,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稻鱼文化。稻鱼共生是该系统的特色,即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食物,鱼儿发挥耘田除草、松土增肥、提供氧气、吞食害虫等作用。
  稻鱼共生系统生产出来的大米,具有米粒纤细、色泽晶莹、口感松软的特点,并且有健脾胃、补中气、养阴生津、固肠止泻、除烦止渴等功效。在去年省农博会上,青田县云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出来的“鱼水情”稻米荣获“2017浙江好稻米”金奖,深受消费者欢迎。“绿色生态种植模式生产出来的大米很好卖,农博会期间,有家公司一口气下了10万斤的稻米订单。”公司负责人冯元新对记者说。
  省种植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我省计划建立14个绿色优质粮油产加销一体示范基地。今后将按水稻生态区域建立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通过选用绿色优质水稻品种,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措施,提高稻米品质,并以“浙江好稻米”推选为契机,鼓励家庭农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等粮食生产主体建立绿色优质水稻产加销一体示范基地。
生态防控,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从去年下半年起,农药价格上涨幅度惊人。今年2月,我省草甘膦等除草剂价格同比上涨60%以上,蚍虫啉等杀虫剂价格同比上涨78%以上,农药价格的上涨增加了种植户的生产成本,同时,也迫使种植户们更多地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来防治水稻病虫害。
  嘉善县西塘镇红菱村的省级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内,绿油油的稻田边种满了各种显花植物,黄色、白色的花让田野犹如一个大花园。嘉善县农经局植保站负责人告诉记者,栽种这些显花植物,是为了给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害虫的寄生天敌提供食料和栖息环境,保护和提高蜘蛛、黑肩绿盲蝽等捕食性天敌控害能力,从而提高稻田的生态功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可以美化田园环境,还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据悉,自2012年起,我省开始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行动,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目前,共建成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县11个、示范镇28个、示范区375个,推广农药减量技术应用1656万亩,高效环保农药普及率达85%以上,农药减量3179吨。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的同步推广,让我省粮食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并且保障了粮食的质量安全。
  省植保检疫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无论是绿色防控技术还是统防统治,目的都是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质量。
  接下来,我省将继续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各地早稻适期收获,抓好单季晚稻田间管理,准确做好田间预测预报,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提出科学防治方案,积极组织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进一步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