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浙江种植业

茶产业振兴 这些地方值得“取经”

  •   编者按: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近年来,我省茶产业顺应市场需求,强化政策引导、科技支撑、主体培育、品牌引领和文化促进,深入实施良种化、标准化、品牌化战略,推进“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精深加工和全产业链建设,已基本构建起了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茶旅游和茶文化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本期小编摘编了我省部分地市(区)茶产业发展的亮点做法,以飨读者。
    新昌:电商助力 “茶+金融”
      茶叶是新昌农业的支柱产业,茶业收入占全县农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地坚持做强中国茶市、培育电商龙头、创新“茶+金融”,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2.5万亩,连续八年进入全国重点产茶县名列,先后获得“全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全国十大最美茶乡”“全国茶乡旅游特色区”等荣誉称号。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单上,新昌“大佛龙井”的品牌价值超38亿元,已连续九年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中国茶市是带动新昌茶产业发展的龙头,通过十年耕耘,实现了“线上线下”市场有效联动。2017年,中国茶市实现线下交易总量1.67万吨,交易总额突破50亿元大关。为加快茶叶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提升茶叶贸易的国际化水平,真正把中国茶市做大做强,2010年9月,新昌正式开通了“中国茶市电子商务平台”,依托现有成熟的实体市场优势,采用了B2C成熟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为茶商和消费者提供网上交易和管理等全过程服务,是全国首家开通电子商务平台的茶叶专业市场。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茶市电子商务平台快速发展,目前已注册会员35万人,注册店铺335家,2017年网上交易7.8亿元,电商交易模式由B2C模式逐步向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O2O为主导的电商发展新模式转变。
      随着饮茶群体的不断年轻化,网络平台技术的不断改进,茶叶实体市场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逐步完善,电子商务逐步成为人们采购茶叶的便捷选择。新昌茶叶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推动了茶叶商业模式的创新,茶叶微商、茶叶金融产品等多种商业模式开始发展。“大佛龙井”于2016年11月在华东林交所挂牌上市,开启“茶叶+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令新昌茶叶的辐射带动能力大幅增强,也为茶叶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临海:以茶为基 “茶旅”融合
      临海市羊岩山茶文化园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特色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为补充,通过三产融合,推进“茶旅”一体化发展。目前茶厂茶园面积1.5万亩,年产名优茶叶450吨,茶叶销售区域扩展至全国30个省市区,销售额达1.1亿元。羊岩山茶文化园被评为“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最受观迎的“长三角城市群茶香文化体验之旅示范点”,2014年羊岩山茶园又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美丽田园”。
      2009年,羊岩茶厂与临海市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股份制形式合作成立了临海市羊岩山茶文化园有限公司。公司立足于羊岩山自然资源,投入近亿资金,通过整合茶园、奇石、茶仙洞、龙母宫等资源,深挖羊岩茶文化,将羊岩山茶文化园发展得红红火火。目前园区占地约20平方公里,按照“羊岩、养眼、养颜”的建设理念,形成了羊岩茶道、羊岩之巅、茶乐园、茶生态园四大景区,成为集茶园生态观光、茶文化展示、品茗休闲、青少年科普教育和茶叶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茶文化主题公园。
      2017年,羊岩山茶文化园旅游人数达50万人次,相关产业收入3000万元。茶文化园的发展带动了周边茶农,目前茶文化园已联结农户3500户,联结茶叶基地5000多亩,茶农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
      同时,临海市紧抓我省建设特色小镇的政策机遇,围绕茶产业培育发展这一中心,提出创建茶韵特色小镇,融合开发茶产业,实现互利共赢。茶韵特色小镇以“旅游综合体”为理念,打造茶产业中心、茶文化中心、养生休闲中心、科普教育中心,实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小镇规划总面积约3.87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为30亿元,目前初步设计7个大项目:旅游集散中心、游憩休闲大道及康体健身中心、农耕文化体验园、上雅村——高山中草药种植基地及养生园、羊岩村——茶产业综合服务中心、茶乐园景区、新开发茶产业示范。
    安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安吉白茶是安吉农业的特色主导产业。近年来,安吉白茶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种植稳业、规模加工兴业、品质品牌强业、休闲旅游活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道路,目前全县白茶产量1860吨,产值24.8亿元。
      安吉白茶产业发展中,当地强化一产硬实力,使农业园区成为一二三产融合的“大平台”,打造了一批标准化、良种化、生态化的现代茶叶园区,全县累计建成省、市安吉白茶精品园区23个。通过建设标准化茶园,实现了安吉白茶从县级标准到省级标准、再到国家标准的“三级跳”,白茶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率达95%以上,已建成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茶园6.23万亩,绿色(有机)认证茶园2.6万亩。
      安吉通过提升产业价值链,使精深加工成为一二三产融合的“孵化器”。通过做大做强一批茶叶深加工企业,打造安吉白茶企业集群,目前全县已有茶叶企业30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2家。通过推进“院企”“校企”合作,先后开展了“安吉白茶加工工艺研究”“安吉白茶鲜爽度提升”“白叶茶多茶类加工技艺”等20余项课题的研究,延伸开发安吉白茶产品,成功研制推广茶饮料、茶含片、茶酒、茶糕点、茶餐饮等安吉白茶系列衍生产品。
      在安吉白茶产业发展中,茶旅结合成为一二三产融合的“催化剂”。安吉大力推动茶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集观光、体验、休闲为一体的茶旅结合新业态,让茶园变景区,茶农变导游,先后建成了白茶街、白茶仙子广场、白茶主题公园、白茶生态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设施,积极举办茶事活动,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届安吉白茶博览会暨品牌营销峰会,实现了茶科学、茶经济和茶产业的有机融合,使安吉白茶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的文化产品,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大力发展茶旅游,依托生态茶园的特色资源,融合采摘体验、文体休闲、旅游观光、影视拍摄等,建成了一批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及观茶艺、学茶道为一体的休闲基地,进一步拓展了安吉白茶的产业价值。
    柯桥:“机器换人” 提升茶产业
      柯桥区是“中国珠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浙江省茶叶产业强县。全区茶叶总产量6500吨,总产值3.7亿元,其中以平水日铸茶为代表的名优茶产量1700吨,产值3.2亿元。近年来,当地以名优茶机采机制和加工自动化连续化为重点,加快“机器换人”,提升茶产业发展。
      首先,抓好名优茶机采茶园建设。柯桥以换种改植为主要手段,大力改造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通过抓好机采茶园建设,为名优茶机采打好基础,以平水日铸茶重点生产企业绍兴宋御茶业有限公司和兰亭镇木客村茶叶专业合作社为样板,通过现场培训交流等举措示范带动名优茶机采工作,全区已建立机剪机采茶园2万多亩,平水日铸茶产量中的机采机制比例达40%左右。
      同时,柯桥着力提升茶叶加工装备水平,积极推进平水日铸茶加工连续化。2012年,当地以浙江省十县五十万亩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为契机,在柯桥区玉龙茶业有限公司实施名茶自动化连续化加工生产线应用与示范项目,累计新增产值3000多万元,效益显著。目前,全区共有7家企业建成8条名优茶自动化连续化加工生产线。
      通过“机器换人”,柯桥茶产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玉龙茶业为例,每条加工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台时处理茶鲜叶达200公斤,为平水日铸茶机采提供了加工保证。同时,名优茶机采机制的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紧缺,采茶成本显著降低,加工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每生产一吨平水日铸茶可节省20个用工。茶叶综合效益明显增加,根据平水日铸茶的加工工艺,应用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加工后,茶叶的品质更加稳定,日铸茶销售价比当地同类原料制成的炒青绿茶高出3倍以上。
      本版图片由省种植业局提供
    新昌县东茗乡下岩贝村茶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