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希师
本报讯 记者从8月30日举行的省耕地保护新闻发布会获悉,我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面完成,全省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39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1003万亩,并完成了上图入库工作。
浙江人多地少,经济社会发展与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的矛盾非常突出。这几年,我省组织实施“812”土地整治工程和“611”耕地保护工程,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535万亩,高标准农田和耕地质量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同时,既抓开源又抓节流,既抓耕地补充又抓质量改造提升,既抓保障又抓监管,确保了全省耕地总量稳定在2965万亩左右。通过严格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和“补改结合”措施,实现了占用耕地质量与补充耕地质量总体相当,使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得到落实。并建立全面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2016年和2017年,全省共落实耕地保护补偿资金39.0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12.5亿元,为农田基础设施修缮、耕地地力培育、耕地保护管理提供资金。
下一步,浙江将以保护耕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为目标,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实施耕地质量提质改造,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