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武义破解外来人口集聚村管理难题

创设联席参议会管理社区村务

  本报讯 外来人口集聚的武义县白洋街道界首社区,近日探索成立了由22名成员组成的社区村务联席参议会(简称“参议会”),其中包含9位“新界首人”代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参议会成为参与这个园区村管理建设事务的新机构。据悉,这一基层村务治理模式,在金华市尚属首创。
  园区村不好管,园区村的干部不好当。武义经济开发区自1992年7月成立以来,规模逐渐扩大,白洋街道和开发区工业园区高度融合,出现了23个园中村,人口多达5万余,其中外来人口数倍甚至10倍于本村人口。外来人口大量集聚,带来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和出租房消防安全等的管理难题。
  直面这些新问题,白洋街道党工委进行了探索:决定在管理较规范的界首、叶棋和下厅前3个园区村,试行成立社区村务联席参议会机构。该机构旨在弥补园中村基层治理短板,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从“区别化对待”向“均等化服务”转变,逐步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
  参议会由村党支部负责主导组建。针对外来人口呈“企业同事群聚、老乡群体群聚、家族群体群聚”的特点,由村民代表会议推选村辖区内的企业负责人、优秀员工或热心公益的常住外来人,经过资格审核,与村“两委”、配套组织的成员一同组成参议会。
  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参议会具体参与村务管理、村庄建设、垃圾分类、出租房管理、平安巡逻、矛盾纠纷调处、就业帮扶、流动人口管理和协理社区矫正等工作,不仅实现“老乡管老乡”,更带动“老乡建设新家乡”。参议会成员执行参议会分配的工作任务,接受村监委会的履职监督。
  界首村有本地人口426人,外来人口达1206人。8月31日,界首参议会召开第一次全员会议,22名成员中有9名“新界首人”代表,他们有的常住在村里已20多年,短的也有五六年,早就把自己当成“界首人”。
  “新界首人”、企业主代表陈新强表示,界首为他们这些外来创业者提供了宜业宜居的好环境,这次被推选为参议会成员,更增强了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企业、外来人口已是界首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后大家可以更名正言顺为“第二家乡”尽心尽力。 朱静怡 徐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