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旅游景点、小吃街上纷纷出现了一种会“冒烟”的冰淇淋。由于食用这种冰淇淋时,嘴和鼻子都会有“烟雾”冒出,让这种冰淇淋成了许多人拍摄短视频的“道具”。不过最近,广西柳州一女童在吃“冒烟冰淇淋”时,不慎将“冰沙”洒落到了肚子上,洒落处很快出现了水泡。医生确诊为冻伤。
这种“冒烟冰淇淋”其实是将奶油、鲜奶、糖等原料混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种黏稠的状态,然后将它们做成球状,放入液氮内。由于液氮温度在零下196摄氏度,所以会很快将原料冻住,形成冰淇淋,然后把这些冰淇淋盛出来就行了。而我们看到的烟雾,其实是液氮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的雾珠。
北京一家新能源技术公司安全部的陈博士表示,在常温情况下,人体短时间接触液氮并不会被冻伤,“简单来说,液氮的气化点很低,所以在触摸到液氮之前,液氮会气化一大部分,把皮肤和液氮隔开,短时间接触不会造成冻伤。”
不过陈博士表示,这并不能保证液氮不会致人冻伤,“液氮温度极低,可能会将其他东西的温度降低,导致其他物质将人冻伤,例如在食用‘冒烟冰淇淋’时,就要避免液氮飞溅到衣服上,因为织物会将液氮吸走,然后带走大量热量,气温极低的织物接触到人的皮肤,更是可能将人冻伤。”
(摘自《北京青年报》 付垚/文2018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