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是我国重要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我省高度重视“三品一标”工作,多年来一以贯之真抓实干,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今年是农业质量年,本月又是全国“质量月”,为总结典型,推介先进,加快发展“三品一标”,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推出以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为重点的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程益新
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近期,我省开展“三品一标”规范提质百日专项行动、安吉白茶等7个农产品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一系列好消息传来,群众纷纷点赞。近日,记者走进我省“三品一标”基地,耳闻目睹各地贯彻“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总体部署,大力提升精品绿色农产品供给数量、结构比例和质量水平,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绿色优质生态产品不断增多,形势喜人。
政策支持有力 主体积极有为
这些天,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经5次检查,终于和浙江耕盛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签下了4家门店的“惊雷笋”试销合同。
“我们公司对菜品的要求十分严苛,不光要原材料绿色生态,还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无菌、无添加剂。”“海底捞”相关负责人介绍,“耕盛堂”的笋制品完全符合他们的要求,将在其400多家门店全面采用,每月的需求量将达到4万箱。
“自从2003年获得绿色食品证书以来,我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目前在产品原料、到货验收、检验以及销售等环节都实现了可追溯,满足笋制品从地头到餐馆质量安全的可视化。”“耕盛堂”综合管理中心总监邢芬说,近3年来,公司已获得绿色农产品相关补贴10万元,开发了一物一码技术,将防伪溯源信息生成独一无二的14位码,消费者可登录网站查看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耕盛堂”在追求产品品质上的孜孜以求,被很多企业效仿。长兴县夹浦镇的“浙江欧蓝”蓝莓基地,出产的蓝莓包装上也有这样一个二维码,拿出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蓝莓的用药、检测和采摘时间。基地负责人说:“这张‘绿色身份证’能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这份‘安全承诺’,也让我们的蓝莓更畅销了。”
高度重视绿色农产品工作的湖州市,将绿色食品纳入产业发展规划,将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列入市政府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并作为对各县级政府的年度考核内容。据介绍,凡新申报成功绿色食品产品,湖州市政府对市区的农业生产主体给予2万元补贴;县区政府补贴2万-5万元,对成功续展的补贴1万-4万元。部分乡镇政府对新申报和续展的还会给予补贴。2017年,全市农业生产主体获得认证补贴17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发展绿色食品的积极性。“我省从今年开始,专门安排资金扶持全省绿色农产品精品基地创建,安吉白茶、黄岩柑橘、云和雪梨、乐清枇杷等精品基地,均获得100万元的补助。”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各地也都出台了支持“三品一标”发展的财政补助政策。政府的强力推动,为提升“三品一标”品牌公信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色食品增多 产业发展稳健
说起鲜甜葡萄,人们也许就会想到“浦江葡萄”。眼下葡萄季即将结束,浦江葡萄又创造了10个亿产值的骄人成绩,可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周海清却闲不下来。“今年已有13家单位申报了‘三品一标’认证,这几天我正忙着陪同金华市绿色食品办公室的检查员,在各个合作社检查。”周海清介绍,农业投入品、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等都是必检内容,发现不合格的立即要求整改。随着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该县近年来申请“三品一标”的合作社越来越多。
“我们合作社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三品一标’带来的红利。”浦江郑家畈农场负责人叶荣甫介绍,自从浦江葡萄2013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以来,他就着手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同时在县农技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控产提质。今年6月,香港三兄弟果业有限公司与他签订了合作协议,他的葡萄以278元/2.5公斤的价格进入了香港。
浦江葡萄产业是金华市在“三品一标”创建中涌现出来的标杆性产业。近年来,金华市积极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申报“三品”认证,特别是对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精品园区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进行整体认定。目前,该市已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6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98个、绿色食品201个,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3个。
近年来,我省“三品”认证主体数年均增长3.96%,获证产品数年均增长2.66%,已有“三品”茶园169.68万亩、果园209万亩、蔬菜216.6万亩。认证绿色食品的年产量达90万余吨,年销售额为73.83亿元,优质优价逐渐体现出来。
至2017年底,全省有效期内“三品”产品已达7986个,“三品”主体4953家(不含宁波),分别位居全国第四和第三;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三品”认证率50.6%;地理标志农产品达299个。
锁定“增绿”目标 致力整体推进
“三品一标”建设承载了政府的信誉。2016年出台的《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首次从立法层面明确发展“三品一标”为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近年来,“三品一标”先后被列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大花园建设等国家级或省级创建和行动计划的考核指标。
追溯体系管理,是“三品一标”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这几年,我省依托“三品一标”认证生产主体,全面启动以“追溯到责任主体”为要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有80个县(市、区)纳入省级追溯体系管理。目前,正在推动第6批5个省级追溯体系县创建验收。至8月底,纳入追溯平台信息库的规模以上主体已有4.3万家,可追溯主体1.75万家,省级以上“三类”主体追溯率均达到90%以上。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不遗余力抓“三品一标”创建。据了解,我省今年开始整建制推进地方优势产业提升。计划通过建设省级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达到建设一片规模基地、制定一个操作规程、新增一批绿色食品、打响一个区域品牌、提升一个特色产业、带动一方农民致富。各试点县(市、区)全域推进试点区域内主体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优质产品,凡符合申请条件的,依法申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许可确认,带标上市销售。
“我们努力的目标是,扩无(无公害)促绿(绿色食品)挖地(地理标志)控有(有机产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在农产品地理标志方面,重点加大对具有独特人文传承、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培育力度;绿色食品方面,着重发展地方优势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方面,则围绕农业“两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展开。据统计,今年1-8月,全省已新增绿色食品121个、绿色农产品基地9.62万亩;新增“两区”无公害产地整体认定园区66个、无公害农产品354个、无公害产地16.85万亩;7个产品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