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专版

让品质更加优良 让安全更有保障

金华市筑牢农产品“舌尖安全”保障线

  让百姓吃得放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重头。
  “今年上半年,我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97%,其中省级以上抽检合格率达到99.03%,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金华市农业局质监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截至目前,该市已累计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6个,粮食、水果、蔬菜、茶叶、牛奶、畜产品等主要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明显提高。
  作为农业大市,近年来,金华市着眼于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认真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职责,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坚持产管并举,使出“洪荒之力”,全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绿色优质 标准生产——放心农产品“产”出来
  眼下正值秋收时节,这几日,东阳市荷生粮食专业合作社的1000多亩单季晚稻陆续开镰收割。该合作社经营粮田2000多亩,年产粮食近2000吨。该合作社理事长、种粮大户郭荷生告诉记者,在多年的生产经营管理中,他们坚持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和标准化种植模式,不断提高大米的品质。在2017年的省农博会上,该合作社的歌耘牌优质大米被评选为“最好吃大米”。“由于品质好,我们的大米很畅销。像这样2.5公斤装的大米,每袋卖15元,已经早早有客户来预订过了。”他指着仓库内刚包装好的大米说。
  走进位于武义县王宅镇的寿仙谷有机国药养生园,放眼望去,1500多亩铁皮石斛,茎枝坚实饱满,叶片浓绿欲滴,“精气神”十足。该养生园负责人朱卫东说,自1998年建立以来,该养生园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高标准建立了铁皮石斛、西红花、灵芝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近2000亩。“基地内的众多产品因生态有机、安全高效,深受消费者青睐,口碑很不错。”朱卫东说,去年,该养生园综合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
  好口碑来自好品质。近年来,金华市从强化宣传培训和标准化生产入手,深入实施质量强农行动。市、县两级蔬菜、水果、粮油、茶叶、畜牧等产业单位积极开展优质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把标准化生产知识和模式图送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种养大户手中。
  一系列举措的推进,使得农产品绿色优质、标准化生产的概念在产区不断深入人心,有力地促进了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11.5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98个、绿色食品20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3个,培育认定金华市放心农产品示范基地151家,绿色农产品基地130.9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率达到65.85%。据统计,仅2017年,该市就新增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新认证绿色农产品基地1.27万亩,新增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和绿色农产品基地面积居全省第一。
精准监管 强化整治——放心农产品“管”出来
  10月正是西红柿等时令蔬菜上市的旺季。近段时间,磐安县小春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检测室里,每天都要对多种新鲜菜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记录、上传。“每批次的蔬菜我们都会检测,只有检测结果没有问题,才允许上市销售。”该合作社理事长卢人法说,合作社成立6年多来,他见证了生产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程度的变化。老卢说,安全的农产品销路好,价格也卖得高。现在除了外部抽检,合作社自己内部也很重视质量安全。
  不断提高自律意识,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共同承担起保障“舌尖安全”的责任,是金华市将“舌尖安全”各项举措和责任落到实处,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该市按照网络化监管模式,不断创新监管工作机制,实施精准监管,努力构建市、县、乡镇、村(企业、合作社)四级监管体系,确保质量安全有人抓有人管,监管的“紧箍咒”不断收紧。截至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农业部门和139个涉农乡镇(街道)已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监测机构,现有专(兼)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187人、检测员196人,基本形成了以市级为龙头、县级为骨干、乡级为基础、生产主体为辅助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除了创新监管举措外,该市还从强化隐患排查入手,围绕重点区域、重点危害因子、重点环节,深入开展排查治理,及时掌握、纠正和查处各类风险隐患,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整治力度,严防不合格农产品出基地、入市场。2017年,该市累计抽检农产品样品314112批次(其中定量抽检5803批次),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全部依法处置;累计出动检查人员29086人次,检查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10473家次,排查出重点隐患86个,全部进行了有效处置。
责任追溯 亮证经营——放心农产品“溯”起来
  遍布全市的监管网络和及时到位的整治措施,有力确保了金华全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而产品追溯和合格证制度的建立,更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了一道保障。
  摘果、挑选、包装……连日来,武义县桑合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潘勋剑的50亩无花果基地一片繁忙。“现在,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一扫无花果果篮上的二维码标签,就可以直接追溯到我本人,质量安全马虎不得。”潘勋剑说,有了这张“身份证”,无花果的质量安全“看得见”,消费者买得更安心。“现在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我的无花果自从贴上合格证后,卖得特别好,现在平均价格卖到了30元一公斤,这其中追溯码和合格证的作用很大。”潘勋剑说。
  近年来,为加强产地管控,金华市从强化二维码追溯管理入手,全面推行产品追溯和合格证制度,进一步督促县级全面建立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引导生产主体建立起风险可控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如今在金华,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挂上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纳入了质量安全可追溯的大家庭。全市累计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10个(包括金华开发区在内),已实施二维码追溯管理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1300多家,县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家庭农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率达100%。全市签订合格证使用真实性主体承诺书3895份,合格证使用主体达4003家,已使用合格证123.54万张。
文/李军图/金华市农业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