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社户精准对接 产业助力增收

长兴构建扶贫增收长效机制显成效

  □本报记者 朱传忠
  本报讯 长兴县日前对前三季度扶贫情况的摸底调查显示,今年该县开展的“社户对接、产业扶贫”取得良好效果,精准扶贫户均增收可达万元以上。
  今年初,该县太湖街道在长兴四鑫果蔬专业合作社设立精准扶贫项目基地,搭建果蔬大棚37亩,其中16个大棚免费给25个低收入农户种植,由合作社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并且聘请专家进行专业指导。
  凭借社户对接、“五免”扶农好政策,这些低收入家庭开启了“零负担”创业之路,种植的第一批3万公斤西瓜很快销售一空,农户当天就如数拿到了销售款,第二批6万公斤西瓜近期正在采摘上市。
  类似太湖街道精准产业扶贫的故事,今年在长兴各地有不少。该县吕山乡采用“芦笋+湖羊”模式,帮扶农户脱贫致富,受帮的低收入农户目前已增收18万元;林城镇利用“养蜂互助”模式,帮助低收入户增收12万元;煤山镇粟将园盆景扶贫基地,10个低收入农户已各获得销售收入2.5万元;泗安镇五里渡村的10个低收入农户,贷款40万元入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今年可获分红上万元……
  低收入农户增收是长兴县2018年度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为建立稳定、长效的扶贫增收机制,该县以乡镇(街道、园区)、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导,新建和提升了51个面积20亩以上、入驻低收入农户10个以上、具有“造血”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扶贫基地,重点发展芦笋、葡萄、花卉、蔬菜、蜜蜂、湖羊等产业,为入驻的1525个低收入农户统一提供设施、种苗、技术指导,并帮助解决产品销售。帮扶工作将持续3年以上,最终实现入驻低收入农户人均年收入增长万元以上目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