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21日是“中国镇痛周”。对于疼痛,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受伤、生病都会产生疼痛的感觉。疼痛还被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特征”。疼痛其实就是身体发出的信号,告诉人们某个身体部位或某些部位出现了问题。所以,当我们的身体出现这些“信号”时,不要随意服用止痛药物去缓解疼痛,应该积极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肋骨疼痛不以为然
竟是胸椎结核在作祟
前不久,杭州下沙的李师傅到省中医院下沙院区疼痛门诊就诊。他告诉医生,自己的肋骨区域经常有阵痛感,而且越来越严重。“一开始两三天才痛一次,后来一天痛几次,现在用力呼吸就会觉得痛。”李师傅说。当医生问及李师傅的肋骨是否有受伤过时,李师傅表示没有。“排除了肋骨受伤的可能后,我们便开始怀疑李师傅的疼痛感是不是由其他疾病造成的。”随后,医生让李师傅做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最终确定李师傅的肋骨区域疼痛是由胸椎结核引起的。“胸椎结核会导致胸椎椎体骨质发生破坏刺激肋间神经,使得肋骨区域产生疼痛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的疼痛科专家张娟解释,随着胸椎结核不断恶化,变形了的胸椎压迫肋间神经的时间增加、强度增大,才会让李师傅的疼痛感明显增强。找到了病因,医生对李师傅的胸椎结核进行了治疗,目前李师傅肋骨区域的疼痛感明显好了不少。
带状疱疹不彻底治愈
后遗神经痛可能长期伴随
张娟说:“一些疾病引发的疼痛,如果不及时治愈,还有可能造成长期性疼痛的后遗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了。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疾病,患上带状疱疹的患者会有非常剧烈的疼痛感。“一般来说,这种疼痛感会随着疾病的痊愈而消失,但是往往很多患者疱疹治好了,疼痛却一直得不到好转。”张娟说,带状疱疹是一种急性病,有时身体也会有一定的自愈能力。有的患者看到身体上的疱疹已经消失了,就以为疼痛感也会随之消失。但其实,带状疱疹病毒会破坏神经,导致慢性的神经痛,严重的还会演变为痛性残疾。
“带状疱疹如果治疗早可以避免后遗症。”张娟提醒大家,发现了这些痛病后应及时到医院的疼痛科就诊,不要忍着。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信号
这几类疼痛不容小觑
“疼痛不会无缘无故产生,出现疼痛感说明身体在发信号了。”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张娟说,有的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的表现,而有的疼痛则是一些疾病的早期预兆。她为大家盘点了几类常见的疼痛类型,当出现类似疼痛时,人们应注意身体了。
1.头痛:长时间工作缺乏休息、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发作会导致头痛,尤其是高血压以及各类心血管疾病发作时产生的头痛危害更大。
2.牙痛:除了牙齿没有清洁干净造成蛀牙引发的疼痛外,牙痛也是口腔慢性炎症的一种表现,会引发包括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疾病。此外,长期牙痛还意味着牙周组织正在发生病变,严重的会导致牙龈萎缩、牙齿脱落。
3.手指痛:主要是腱鞘炎引起的。现代人长时间使用触屏类电子产品,指尖长时间用力可能造成手指关节表面的软骨组织磨损进而产生疼痛,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发展成手指局部骨质增生,带来长期疼痛。
4.颈椎痛:引发颈椎痛的原因有很多,像颈部肌肉劳损、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等。长期在办公桌前伏案工作最易引发颈椎痛,颈椎痛如果不及时诊治,会引发多种颈椎问题,甚至影响人的行动能力。
5.肚子痛:肚子疼是最常见也是最复杂的一种疼痛,不同部位的疼痛往往是由不同疾病引起的。比如,右下腹部疼痛,就有可能是阑尾炎造成的;右上腹部疼痛,就要考虑肝脏、胆囊是不是出现了问题。此外,平时腹部受凉引起的肠胃不适也会表现为肚子疼。
6.腰痛:腰部出现痛感多半是肾脏问题引起的,最主要的几种病症为,肾虚、肾气不足、肾结石。
7.脚跟痛:脚跟痛主要是因为脚跟骨质、关节、筋膜等出现病变,常见于正在发育中的青少年和长期穿高跟鞋的女性。同时,脚部穴位丰富,出现脚跟痛可能是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气血两虚,凉气透脚。
张娟提醒,一旦身体出现以上这些疼痛,不要以为“忍一忍”就过去了,最好的方式就是及时就医检查。
谢春晖 王建平
相关链接
疼痛不能乱吃止痛药
当出现疼痛时,一些人会选择服用止痛药来暂时减缓疼痛感。但其实,盲目服用止痛片的行为不可取,不仅无法及时根治病症,还会掩盖病情、延误诊断进而引发严重后果。
止痛药的成分对人体的毒副作用非常明显,会严重影响人的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长期大量服用止痛药会损伤人体的胃黏膜,对肠胃产生强烈刺激,容易出现消化道溃疡和出血。此外,还会增加肝、肾等人体解毒器官的负担,引起肾衰竭、肝区不适。类固醇止痛药还会增加罹患心脏病的几率,而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此类止痛药更会增加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对于一些难以根治的慢性关节炎、偏头痛、神经痛等慢性病,病人如果疼痛一发作就吃止痛药来止痛,渐渐地会对止痛药产生依赖。止痛药上瘾,会使人体陷入恶性循环,长期服用会对身体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