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走两区之路 促产业振兴 特辑

形胜四方,余杭农业豪迈走进新时代

  •   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这是杭州“老市长”白居易名作《余杭形盛》的开头句,一句写尽余杭之好。余杭区地处杭州市区西、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还是运河文化、禅茶文化的集聚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近年来,余杭区立足“生态、高效、精致”农业发展方向,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强化要素集聚、创新经营机制、推进规模经营,培育壮大了径山茶、塘栖枇杷、鸬鸟蜜梨、生态笋业等“1+7”农业特色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了1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33个5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园区,“百园农业”经济持续向好,农业“两区”建设成效显著,“农业+智慧物联”“农业+电子商务”“农业+休闲体验”等新型业态蓬勃发展,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活力。
    既要粮,又要“靓”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余杭区粮食产业在杭州市首屈一指,近几年来更是发展得异常迅速。不仅粮食产业稳步发展,靓丽田园建设也同步推进。
      笔者日前在位于该区径山镇前溪畈的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看到,一大片金黄的晚稻随风晃动,泛起层层稻浪,景色甚美。一条横穿农田的硬化路,两旁种满了各色四季开放的小花。晚饭过后,前溪村村民便三三两两地在这条路上散步,一边锻炼,一边欣赏稻田美景。
      该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面融入了大径山国家乡村公园建设,不仅成为了村民们饭后散步的场所,也成了城里人欣赏田园风情的好去处。该功能区总面积1470亩,涉及前溪村515户农家,土地已全部流转给6户种植大户。目前,功能区内水稻最高亩产达到795公斤/亩。下阶段,余杭将投资1360万余元,继续对以前溪畈粮食生产功能区为中心的8000多亩农田,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
      前溪畈粮食生产功能区是余杭区粮食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进一步整合农业政策,强化资金、土地、技术、服务、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的集约化投入,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田质量提升等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492个,总面积19.1万亩,其中省级功能区3个、市级功能区21个,并获粮食生产“河姆渡杯”奖项。
      粮食生产得到保障,美丽田园齐头并进。近年来,该区开展风景田园建设,围绕“清洁化、生态化、景观化”要求,做好“田园景区化、景区生态化”文章。今年以来,已清除田间垃圾10.6万吨,整理田园线杆5730杆,改造农业生产管理用房3.3万平方米,拆除不雅观大棚397.4万平方米。
      该区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他们一方面要端牢“饭碗”,另一方面要加快田间污染整治,不仅让粮食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更向着绿色农业、美丽田园等目标同步迈进。
    既要产,又要“灿”
      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到了余杭径山,有一样传统名品不可不尝,那就是径山茶。茶,虽是传统农业产品,却又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文化产品。《续余杭县志》有载:产茶之地,有径山四壁坞及里坞,出者多佳,至凌霄峰尤不可多得,径山寺僧采谷雨茗,用小缶贮之以馈人,开山祖钦师曾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即今径山茶是也。
      随着近年来余杭区农业的飞速发展,径山茶不再仅仅是一盏解渴的饮品,更是一款迈着“三产融合”步伐前进的时尚潮品。
      浙江骆驼九宇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是径山镇一家有机茶生产加工企业。该公司打造的茶产业博览园展示馆内有宋朝、清朝、民国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茶馆,车间内更是陈列着不同时期的炒茶工艺,从传统手工炒茶工艺到现在从日本引进的价值600万元的智能设备,一应俱全。该公司董事长毛立民表示,茶产业博览园以茶产品生产为基础,推进茶相关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整体效益。
      像“骆驼九宇”一样的新型农业主体,如今在余杭已有不少了,森禾种业、绿景堂、“春风长乐”等一批亮灿灿的农业主体,都在该区农业园区“三产融合”道路上留下了足迹。
      近年来,余杭区不断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引导农村土地逐步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聚集,全区土地流转率达72%,已培育500亩以上农业园区133个、农业龙头企业1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2家、家庭农场339家、各类种养大户1827户。同时,开展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发展专项行动,对园区项目按40%给予补助,最高可补500万元,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特色农业精品园9个,建成市级“菜篮子”基地46个、设施农业示范园10个。今年上半年,该区实现农业增加值25.33亿元,位居杭州市首位。
    既要富,又要“福”
      每年的塘栖枇杷节,都吸引着各地游客前往塘栖尝枇杷、赏美景,为塘栖这个小镇注入活力;径山寺的禅茶文化也同样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前来品茗悟道……该区重视农业品牌建设,组织相关主体积极参与名特优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浙台邻里节、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各类农业会展活动,提升余杭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全区已培育农业领域省著名商标24个、省名牌产品11件。“塘栖枇杷”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径山茶”品牌价值达到18.79亿元,今年9月已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评审。
      今年,该区还重点推出了“禹上田园”农业区域公共品牌,整合农业园区、美丽乡村、民宿(农家乐)等资源,策划制作农旅精品线路,已开展线上活动11次,入园人次达55.2万人次,不断提高“禹上田园”知名度,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近年来,该区还以打造全域“大花园”为目标,纵深推进“美丽余杭”建设,形成“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的新格局;开展农房革命、围墙革命、庭院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治水革命等工程,全覆盖推进127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目前,已建成4个美丽农业镇街、20个美丽农牧渔场、20个美丽田园体验区及24个风景田园示范方。余杭“大花园”和美丽城镇、乡村建设,为当地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村级集体增收注入了“造血”基因。
      随着该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加强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的印发,“富村惠农双10条”“三农改革20条”“三农人才10条”“民宿产业10条”等新政陆续配套出台,不断为农村发展增加新动能。
      2017年,余杭区村级经营性收入达7.29亿元,村均278万元,全面消除了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2018年上半年,全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0348元,同比增长9.5%,城乡收入比下降到1.59:1,是全省城乡发展最均衡,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地区之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