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禾选种竞风流,稻花香中庆丰年。”9月底,2018浙江水稻新品种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在嵊州如约举行。
“浙”里是一派欢腾、喜悦的丰收景象。在嵊州市甘霖镇嵊州良种场300多亩展示稻田中,291个水稻优新品种粒满压枝、田间竞“相”,绿的、黄的、紫的、金的……秋风吹来,荡起层层稻浪。通过看、比、品、评,推荐、吆喝,田间的这场“看禾选种”,不仅让种粮大户直观选择适合自己种植的优良品种,同时为水稻育种、种子企业以及农技推广部门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水稻品种、品牌展示和良种筛选平台,也为加快新一轮水稻品种更新换代、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嵊州市农林局局长吕勇进表示,作为全省水稻新品种“看禾选种”核心基地,嵊州市依托农业资源优势,持续在技术研发创新、种业创新平台构建上发力,努力打造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浙江水稻新品种之都”,谱写新时代嵊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绿色引领,搭建服务平台
嵊州地理位置独特,土壤、光照等环境条件好,是我省籼稻和粳稻的混合区,特别是该市甘霖镇一带,是水稻种植的理想之地,适合各类水稻种植。去年,通过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环境优势及技术力量的综合考评,浙江省水稻新品种“看禾选种”核心基地落户嵊州。基地规划面积400亩。当年,嵊州成功举办了首届浙江水稻新品种大会。今年4月,该基地被列入全国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区之一,承担国家级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任务。
创新展示“筑巢引凤”。为加快绿色品种推广,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该市将嵊州良种繁育场近230亩连片农田打造为“看禾选种”展示示范区,集中展示示范水稻和玉米、大豆、油菜等品种,用于品种区试、新品种示范展示、科普实验等。在今年的水稻新品种大会上,现场设立了水稻育种成果展、区试参试品种展、“好味稻”品种展、核心展示区等,科学种植展示示范品种,现场展示各类水稻新品种291个。同时对2017年我省评出的10个“好味稻”品种进行田间集中展示,并现场蒸煮,让参观者当场品尝“好味稻”的滋味。
扫码读懂“前世今生”。为方便参观者全面了解基地概况和参展品种的信息,主办单位在田间设立电子显示屏,并建好配套设施,将基地、品种、气象等信息数据采集汇总,形成智能化查询系统。同时为每个参展品种配上展示标牌,注明审定情况、生育动态、品质状况、选育单位等信息,并配上二维码,参观者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就能够全面了解该品种的“前世今生”,十分方便实用。“我们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搭建物联网集成与应用服务平台,为水稻新品种质量安全可追溯提供大数据支撑,实施智能化管理,实现了农业管理的精准化。”吕局长说。
绿色品种“百花齐放”。农业要绿色发展,品种是源头。在征集参展品种时,更加注重品种的米质、口感和抗病性等优质绿色指标,参展品种均适合我省乃至我国水稻品种结构优化和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需要。今年水稻新品种大会核心展示区参展品种,米质达部颁3等以上的占65%以上,其中米质达部颁1等的品种有“秀水121”等5个品种,米质达部颁2等以上的有“嘉丰优2号”等33个品种,米质达部颁3等以上的品种有“泰两优217”等38个品种。参展品种的稻瘟病抗性达中抗以上的占44%,其中“宁81”等10个品种属于抗稻瘟病品种。
除品质优、抗性好外,参展品种还具有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特点。如从上海引进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旱优73”,全生育期可减少灌水量60%以上;参展的甬优系列新品种株高普遍较矮、生育期较短、对肥料需求量相对较少,生物转化效率较高,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参展品种来自隆平种业、丰乐种业、荃银高科种业等国内种业龙头企业和省内主要水稻种业企业与科研育种单位,涉及5个省市的29个种子企业和科研育种单位。
科技支撑,精耕细作“好味稻”
水稻新品种核心展示区由嵊州良种繁育场和嵊州市农科所共同负责。基地的技术人员都是“多面手”,身兼数职,不仅会干粗活,还要会做细活,施肥、治虫,开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样样精通,甚至操作植保无人机也是高手。汇聚的技术合力,为一个个新品种成长提供了科技支撑。
融合“三配套”。“三配套”即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相配套。今年嵊州市新引进区试、展示的水稻新品种达200多个。针对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技术人员因种制定田间管理方案,融合“三配套”技术。目前,基地建有育秧大棚1200平米、播种流水线5条,购置了7台(套)耙插收碾机械、3架植保无人机、2台插秧机、3台烘干机、1台大型拖拉机和1台碾米机等农业机械,为水稻新品种“三配套”展示示范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现“四结合”。“四结合”即美丽田园建设、生态循环模式、绿色防控技术、机器换人等农艺措施相结合。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该市调整优化展示空间布局和内部结构,着力构建产业布局合理、资源利用高效、生产全程清洁、环境持续优化的发展格局。目前,“看禾选种”核心示范区基础设施完善,田块整齐划一,生态循环技术广泛应用。
推广“五统一”。“五统一”即统一催芽育苗、测土施肥、综合防治、农机作业、田间管理等。根据水稻品种不同特性,该市统一采用恒温箱催芽以及基质育苗技术;根据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同,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太阳能诱杀灯、性诱剂等物理防治措施,田埂种花留草,统一机播、机插、机收、飞机施药、水稻烘干机等,机械化操作贯穿整个水稻生育期。
打造品牌,建设“种业之都”
在建设新品种展示基地中,该市不断探索以工业化的理念推进核心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重视科技创新应用,为新品种展示营造良好的环境。
完善基础设施。嵊州市良种繁育场拓宽、新建示范基地排水渠,达到30年一遇防汛标准。扩建蓄水池2500立方米及配套泵站一座,增强抗旱能力。从资产公司赎回场部40亩建设用地权证,同时进行农场石材厂拆除,蔬菜加工厂拆除,对场部进行改造、绿化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科研合作。2005年以来,该市与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全面对接合作,开展水稻新品种区试、展示示范工作,先后建成了浙江省水稻高产示范基地、浙江省“0406”计划新品种展示等示范基地,打造了集中展示新品种的田间平台,充分运用先进的育种创新理论和技术手段,筛选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从2009年始,嵊州市每年举行全省水稻新品种观摩会。
据了解,自1988年以来,我省先后设立了“8812”“9410”“0406”等农业科研育种专项,育成了中浙优系列、甬优系列、秀水系列等水稻新品种500余个,特别是籼粳杂交稻育种技术全国领先。今年5月,我省自主育成的籼粳杂交水稻新品种“嘉丰优2号”入选全国优质稻(籼)十大金奖品种之一;新育成的“华浙优1号”“华浙优71”等品种继续保持“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等中浙优系列品种产量高、米质优的特点;“秀水121”“秀水14”“秀水134”“嘉58”“嘉禾218”等常规粳稻品种也继续保持品质优、适口性好等优点。这些市场交口称赞的水稻新品种无不在这儿一展风采,走向市场。
“作为全省水稻新品种展示的前沿,今后,嵊州市将紧紧围绕打造‘全省水稻新品种之都’的目标,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打造品牌,发挥展示示范的引领作用,促进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为打造水稻种业强省提供支撑。”吕勇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