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七色土

古诗词里话秋雨

  □人生感悟 艾兴君/文
  秋雨伴着秋凉,缱绻着落叶,在肆虐的秋风里,密密麻麻地编织着惆怅、忧伤,不禁让人伤感。
  唐代诗人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秋天的雨夜里,诗人独坐在高斋之中,孤灯长伴,静静听着外面淅沥的秋雨。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雨打梧桐的声音。在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之中,诗人不免要触动羁旅他乡的思乡情思。
  秋雨是冷傲的精灵,没有春的妩媚、夏的张扬,却有着冷傲的凄美,婉转着侠骨柔肠。宋代词人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词人以“碧”形容秋雨,一则写出江南的秋日依然一片青绿,连下的雨都映成碧绿的颜色,二则写出秋雨过后,山色、田野都变得更绿,仿佛被碧绿的雨丝染过似的,给人无限的美感。
  不知是秋雨凉薄了人们的敏感,还是那些敏感冷却了秋的凉?其中滋味,也许李清照体会得更深,所以她把秋雨写进了心灵。《声声慢》中她写:“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眼前的一切使李清照的哀怨重重叠叠,不知怎样形容。于是她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
  秋雨有“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的娇羞,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隽永,有“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的闲适。绵绵的秋雨过后,树林里会变得比较潮湿,小蘑菇迫不及待地从土里冒出了头。
  而今,泡壶清茶,闭目听雨,或拥一室秋灯,伴一庭秋雨。那份超然,那份冷静,管他红尘旧事,也管他喧嚣繁华,都将被浸湿,都被冷藏。匆匆忙忙的脚步,忙忙碌碌的人生,不妨停下来,听听那秋雨,余韵无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