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评选

十大农业创新创业人物候选名单

  薄永明——微萌制造,振兴种业
  薄永明,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12年,薄永明怀揣着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瓜菜种子企业、振兴民族种业的梦想,离职创业。他把瓜菜品种“优质化、本地化、多样化”作为公司育种目标,带领公司技术人员重点选育杂交青菜、西甜瓜等良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夏语”“初绿翡翠”……这些拥有诗一般名字的青菜源源不断走上市民的餐桌,优质、高产、耐储运的“美都”西瓜,从鄞州走向全国各地。至2017年,公司共获2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个发明专利正在申请,13个品种通过原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审查,18个品种通过植物新品种权初审。如今“微萌种业”已成为我省最大的瓜菜种业企业,薄永明本人也当选为宁波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孙建龙——子承父业的粮二代
  孙建龙,湖州吴兴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18岁起开始跟随父亲从事农机耕种,2009年成立湖州吴兴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满足合作社自身需要的同时,为三县两区农户提供育秧、收种、病虫综合防治等服务,年收入100多万元;通过“1+1+N”农技推广联盟模式,引入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服务,良种和新技术覆盖率100%,产量提高15%以上;建成了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稻米加工中心和农资庄稼医院等服务设施,实现了从育秧-机耕-机插-植保-收割-收购-加工-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化服务体系,2012年合作社被原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机合作示范社”称号。在他的引领帮带下,周边100余户农民参与粮食规模生产经营,形成了八里店南片万亩水稻种植区。
查世佳——一“菇”一世界
  查世佳,海宁市菌宝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09年,海宁市农技推广基金会立了个项目——利用废弃桑枝栽培食用菌。2010年,他尝试利用桑枝条栽培秀珍菇取得重大突破。2011年,基地扩大规模,全年生产87万袋,实现销售收入240万元,纯收入80余万元。在抓好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查世佳还带领和帮助农民发展。2012年,与12户贫困户签订协议,给他们提供秀珍菇菌棒,并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当年,12户贫困户共实现销售收入18万元,生活得到较大改善。2013年,他又与62户生猪退养户签订协议,帮助他们进行猪棚改菇棚,发展食用菌生产。如今,查世佳的基地规模已达到250万袋,产值800多万元。
俞金龙——种业兴农,永远在路上
  俞金龙,浙江美之奥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兼技术研发本部部长,推广研究员。30多年来,他一直在农业战线从事农技推广示范工作,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获得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2012年起,在美之奥任职期间,成功组织公司申报并入选浙江省首批农作物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培育企业,具体组织实施省级育繁推一体化项目,牵头组建了浙江省农业科技研发中心。他积极协助公司引进技术人才,先后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等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公司已形成包括1名省千人才、8名硕士毕业生在内的近3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公司先后被评为中国种子协会信用AA级企业、浙江省十佳瓜菜种子企业、浙江省十佳种子企业等荣誉称号。
叶先明——勇做柑橘产业领头羊
  叶先明,衢州市柯城区柴家柑桔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浙江佳农果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从1987年始从事柑橘种植和销售,经过十多年的市场探索,叶先明深刻体会到仅凭单打独斗,不仅难以做大市场,也形不成产业化发展。于是,叶先明于2004年牵头成立了衢州市柯城区柴家柑桔专业合作社,2011年又大胆尝试自营出口柑橘业务,使合作社成为全国首个获得自营出口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14年,叶先明又牵头组织当地从事柑橘生产、加工、营销经营主体实行强强联合,成立了衢州市柯城区和利达出口柑橘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出口创汇+融资创新,使当地柑橘出口销量直线上升,当年实现创汇3000多万美元,销售收入2亿元。2016年,他担任浙江佳农果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后,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校企合作项目,并成立了“邓秀新院士专家工作站”,进一步助推当地柑橘产业的转型发展。
李晓军——十年艺福堂实在做好茶
  李晓军,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国家高级评茶师。2006年7月,大学毕业的李晓军带着1200元只身到杭州创业。从最初一间8平方米简陋的出租小屋,到如今电子商务领域中一家集生产、销售、科研为一体,产品涵盖名优茗茶、花草养生茶及现代创新茶产品的“互联网+茶业”的新型企业,十年的脚踏实地,成就了今天的实在好茶。如今的艺福堂拥有1200多万线上注册会员,品牌遍及天猫、京东等60多家垂直电商平台,日均发出近1.5万件包裹,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李晓军被CCTV-9记录频道誉为茶行业的“当代爱迪生”,互联网茶马古道的开创者,他改变了千百年来茶行业的流通规则,创建了互联网时代特有的“艺福堂模式”,主张做有态度的健康茶,致力于“让更多的人喝上更多的健康好茶”。
吴其进——一心兴农
  吴其进,现任丽水市百兴真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一名农校毕业生,他始终坚持在研发一线,研制新菌种、钻研新技术,先后主持或参与部省级项目3个(浙江省“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香菇酱产业化开发,科技部支撑项目——工厂化食用菌废弃物综合利用)、市县级项目10个,企业自主研发项目30个,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与了丽水市地方杏鲍菇标准DB331100的修改,独立承担工厂化栽培标准部分,为农业产业发展发挥了才干、贡献了力量。作为一名农民企业家,他不忘初心,多年来一直默默资助山区孩子上学,帮助困难职工渡过难关;积极开展菇乡菇文化建设,创建企、农一体化菌菇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为农户菌菇生产经营提供多方位公共服务,已累计培训5000多人次,累计培育种植能人和生产技工300多位。
王根连——甲鱼大王,与众不同
  王根连,浙江清溪鳖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技术负责人。他曾是一位基层农技人员,自1992年开始创业,不断创新养鳖技术,积极探索“稚鳖亮棚自然越冬技术”等新型种养模式并向社会推广,2011年又在国内首创了“鳖稻共生”循环农业新模式,吸引了全国各地种养户纷纷前来参观学习。王根连从事农业工作40年来,成功选育并通过审定甲鱼新品种2个(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二),优质晚粳稻新品种4个。这些新品种的选育成功既为种养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有效促进了行业的品种更新和健康发展。如今,他探索出的新技术、新成果已辐射影响到全国20多个省份,受益农户不计其数,其本人也获得全国劳模、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秦唐勇——远近闻名的猪倌
  秦唐勇,衢州市宁莲畜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07年毕业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秦唐勇,为帮父亲管理一个年出栏3.6万头的猪场,天天围着大猪小猪转,坚持每天看书做笔记。爱思考、会钻研的他硬是把自己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养殖专家。如今的秦唐勇身兼数职,却游刃有余,他还利用自己所学的工商管理知识对农场进行现代化管理,除了养猪之外,又利用猪粪建了有机肥厂,猪场的废水进入沼气池,沼液作为农作物的液体肥料。从一名80后,成长为远近闻名的大学生猪倌,在养殖行业摸爬滚打了10年,把衢州宁莲畜牧业有限公司打造成了一家现代化、生态化的美丽牧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企业,他用“要做就做最好”这句座右铭,时刻自我鞭策,真实地演绎了一曲追求梦想、实现人生理想与价值的动人乐章。
祝凌平——匠心坚守为茶香,春风化雨谱茶情
  祝凌平,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茶叶行业将近30年,祝凌平历经千幸万苦。他潜心钻研,其作为主要完成人培育了“春雨一号”“春雨二号”两个国家级良种,填补了金华市无国家级茶树良种的空白。多年来,他坚守匠心,不忘初心,坚持在一线炒茶、评茶。2017年,他在浙江省农业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评茶员项目比赛一等奖,被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获国家二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同年入选第一批中国制茶大师候选人名单。他不改少年凌云志,先后建立有机茶示范基地、“春雨2号”育苗栽培示范基地、优质绿茶机采示范基地,通过合作社模式联结全县茶农2000余人,带动基地茶农年均增收3000余万元。
沈杰——庆收于渔,创富于民
  沈杰,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一直专注于物联网关键技术、标准化、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市场运营等研究和实践的沈杰,是国内最早从事物联网研究的核心人员之一。2015年他毅然放弃高薪,回乡创立了庆渔堂公司。他带领庆渔堂团队,以水产养殖水质监控和科技指导为切入点,通过物联网服务平台,将科技养殖送到鱼塘上,带领养殖户走上科技养殖、科技致富的道路。目前已初步实现物联网“六域模型”参考架构标准与传统渔业的创新融合及落地运营,物联网服务开始深入人心,已拥有注册用户8000余户,物联网科技养殖服务1500余户,服务鱼塘约3万亩,已服务养殖户33万多人次。同时实现饲料和商品鱼销售5000余万元,建成基于物联网平台循环水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基地2个。
孟文化——勇于创新的茶业弄潮儿
  孟文化,松阳县朝阳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松阳县雪峰云尖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早在1994年,孟文化就积极参与茶叶大田种植推广和茶青市场建设。2002年,他率先办起了新兴茶行,带头加工松阳香茶,之后从省内外引进茶叶良种苗木,建设高标准良种茶示范基地1000余亩。2007年,孟文化又开发了200多亩有机茶、果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开展立体高效生态种植模式创新研究。在经历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产供销”各个环节的茶叶生产后,孟文化意识到要从源头把好茶叶的质量安全,必须生态有机种植。2011年,敢于创新的他投入300余万元,启动建设他心目中的理想生态茶园基地,即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猪-沼-茶-果”生态立体循环种养基地。截至目前已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设施化的茶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基地500亩、年出栏7000头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以及初具规模的养鸡场及鱼塘等。
邱汝民——敢为人先当“先蜂”
  邱汝民,长兴意蜂蜂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历时3年,经过近千次培育试验,培育出的新蜂种产蜜量比原来提高30%,蜂王浆产量超过15倍;他培育的蜂王是各地养殖户的抢手货,蜂种卖到了全国各地;他把自己独到的养蜂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周边的养蜂户,甚至全国各地的养蜂户,还把视野扩展到国外,与国外友人交流养蜂技术……他还牵头成立了蜂府合作社,采取养、购、销一条龙服务,并成立了“蜂业协会风险救助基金”。在他的努力推动下,长兴意蜂养殖达到了2万余群,带动当地及周边的养蜂户1260户,直接从事养蜂的人员达800余人,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且使农民群众增加经济收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深受广大农户的好评,实现了共同富裕。
韩树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心一意做水果
  韩树人,鲜丰水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立“鲜丰水果”品牌。1997年,从老家安徽到杭州打工的17岁的韩树人,向老乡借了80元凑够了200元买了一杆秤和一辆二手三轮车,踏上了卖水果之路。2004年,韩树人在杭州和睦街道的华联超市旁开出了第一家水果超市——群丰大果园(鲜丰水果前身)。2006年,韩树人已开出3家水果超市,并正式注册公司“杭州群丰果品连锁有限公司”。2007年,韩树人深入新疆等产区,开启全产业链运作之路。2016年,在韩树人的主导下,公司成立全球供应链事业群,围绕做强品牌,做专产品,做广渠道,建立产销一体化的合伙人体系,实现品牌化运营。
  韩树人以“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心一意做水果”的信念经营企业,历经21年的艰苦奋斗,目前拥有鲜丰水果、阿K果园子、水果码头、鲜果码头、杨果铺5大品牌,全国门店超1500家,在全球拥有300多个合作种植基地,14个智慧冷链物流基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