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绍兴臭豆腐由明太祖朱元璋首创。当年,朱元璋征战东南沿海的方国珍割据势力时,途经绍兴崧厦,正巧军中缺粮,士兵饿得难受,朱元璋走进民居,饥不择食,拿起发霉长毛的豆腐块往油锅煎炸,发现香臭杂陈、美味可口。大军走后,这种原始的油炸臭豆腐方法在绍兴代代承传。据说,慈禧太后也有吃绍兴臭豆腐的嗜好。
绍兴臭豆腐制作讲究。用苋菜梗发酵制成卤,将豆腐放入卤中浸泡成臭豆腐,腌制和发酵过程中不断加入各种香料调制,对温度、湿度、时间都有极高要求;吃法有蒸有炸,油炸臭豆腐外脆里嫩,臭得够劲,香得过瘾,一口咬下去,浓浓香味迸发而出,回味无穷。其制作技艺列入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推荐主体:绍兴市崧厦传统食品有限公司
衢州胡麻饼
衢州胡麻饼是民间传统美食中秋月饼的始祖饼。汉代张骞西域引进“胡仁”核桃仁,“胡麻”芝麻,以此为辅料制作的饼叫“胡麻饼”。唐代唐玄宗和杨贵妃八月十五月光下赏月,仆人呈上“胡麻饼”,杨贵妃嫌胡字不好听说,月光下吃饼叫“月饼”甚好,月饼由此而生。衢州人红白喜事、上梁造房、参军赶考、添丁、满月、生日等都将胡麻饼作为上等美食馈赠摆放。
衢州胡麻饼以芝麻为主料,面呈金黄色,皮薄馅足,面松酥脆,馅油而不腻清淡弥香。其制作技艺已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早在1929年南京美食博览会上就获得美食金奖。
推荐主体:浙江邵永丰成正食品有限公司
“2018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入围小吃
塘栖粢毛肉圆
1762年乾隆皇帝第三次下江南停泊塘栖码头,乾隆想尝塘栖特色小吃,厨师边做肉圆边想,皇帝什么美食没吃过?分神时把肉圆放在了旁边准备包粽子的糯米中。此时已没有时间再让厨师重新做肉圆,只能把沾有糯米的肉圆放入锅中蒸熟,一个个糯米颗粒像刺一样“长”在肉圆上,肉香、糯米香扑鼻而来,乾隆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问厨师这叫什么?厨师就大胆让乾隆赐名。乾隆皇帝看了肉圆的样子,略加思索后取名“粢毛肉圆”。
粢毛肉圆之名一直沿用至今。百年的塘栖粢毛肉圆传承了旧时口味又融合现代工艺,原料取之农村圈养土猪的上好五花肉,加入老字号自创的调料,形如乒乓球,猪肉的鲜美和糯米的纯香完美结合在一起。它被评为2017“杭州十大农家特色小吃。
推荐主体:杭州余杭复昌食品有限公司
临海蛋清羊尾
蛋清羊尾又名雪绵豆沙,是临海列入《中国菜谱》的汉族特色名点,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起源于临海,因其状如羊尾,故得此名。后由于清军入关南下而由厨师携带前往北方,成为清廷御宴上的风味食品之一。
以菜油、鸡蛋清、猪油、豆沙和少许麦粉为原料,先取蛋清加入麦粉,用筷子不停地搅拌,打成雪花状,直至“立筷不倒”,再将预先制好的以猪网油包裹的豆沙丸子放进沸菜油里炸,丸子顷刻间变得胖乎乎的,待到三分微黄,便可捞起装盆,洒上白糖即可。蛋清羊尾一定要现做现吃,蛋清的口感绵软柔嫩,表皮则保留着似腐竹一般的咀嚼感,猪油香、蛋香和红豆香相互交融。
推荐主体:台州临海小吃店
温州纱面汤
纱面汤是温州传统经典美食复兴的特色小吃,在浙赣闽一带都有流传。纱面汤较独特,汤中,麦麦酒与汤的比例一般不低于7:3,吃汤,实为吃酒,所以也叫“纱面酒”。这种美食本身源于“月子套餐”及婴儿满月喜宴主食,分享喜庆,这是乡邻和亲友相互守望的一种民俗文化。
纱面汤有雷打不动的“四大天王”配伍食材:麦麦酒、姜茶、纱面、红糖。煮出的纱面纤细得像棉纱一样,晶莹柔滑、洁白柔韧、细如银丝,被温州人称为“记忆中的味道”。
推荐主体:温州市郑家园食品贸易有限公司
舟山白蟹面疙瘩
梭子蟹中的公蟹叫白蟹,秋冬季时最肥美。白蟹肉质鲜美、细嫩、洁白,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白蟹炒年糕大家都吃过,但舟山定海大厨们突发奇想,创新出白蟹炒面疙瘩,这一创新获得浙江省第五届农家乐特色菜大奖赛铜牌菜点奖。
白蟹面疙瘩做法讲究,挑6-8两白蟹,分解过油,配上1.5斤半熟面疙瘩,来回翻炒,一盆售价70-80元,好吃到妙不可言:既有蟹的香味,又有面的筋道,回味无穷。
推荐主体:舟山市青青世界生态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温州鱼丸
温州鱼丸早在汉朝时就有制作记载。《博物志》记载云:“东南之人食水产…龟、鳖、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阐明瓯越人在商周时期已养成吃鱼为生的生活习俗。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到汉代,已逐渐演变发展成“楚越之地,饭稻羹鱼,果蔬赢蛤”。勤劳聪慧的温州人已经学会制作以鱼类为原料的鱼羹美食。到民国十年,温州鱼丸已很出名。
温州鱼丸以鮸鱼为主要原料,挑去鱼刺后切成细条,用酒、盐和味精浸渍,加入番薯淀粉,拌入葱姜丝均匀混合,用手揉捏直至鱼肉弹性十足。与多数圆圆的鱼丸不同,它形状不规则,有点像虾滑样子,呈现半透明的乳白色,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其制作技艺被列入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推荐主体:温州正鱼鱼丸餐饮有限公司
湖州千张包
丁莲芳是湖州城里一个卖菜的小商贩,生活十分艰难。尤其是风雪严冬,很难糊口。清光绪四年(1878年),他决心改行谋求出路,想到“小吃”最适宜自己。当时市场上有牛肉丝粉汤、油豆腐丝粉头,他突发奇想,不妨做些干张包子放在丝粉中,变为千张包子丝粉头,倒也别开生面。丁莲芳立即动手,买了一个锅子,做了一付担子,就这样经营起千张包子丝粉头来,最终成为湖州四大名点之一。
湖州千张包所用的千张和丝粉都是特制的,千张薄而韧,包得密不透气,香浓汁鲜;丝粉白而粗,久煮不糊,柔软入味。湖州千张包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公司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餐饮供应商。
推荐主体:湖州丁莲芳食品有限公司
兰溪鸡子馃
相传,明末清初大戏剧家李渔有一年忽感风寒,他的小妾依照民间偏方创新了葱蛋饼,素来厌恶吃葱的李渔竟然胃口大开,病情也开始好转。兰溪鸡子馃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它在民间也有祛寒通鼻、祛感冒的作用。
鸡子馃,肉十分讲究,葱要粗细均匀,皮要擀薄,收口之处尤见功夫,最好掌握在一张纸厚薄,分毫不差地捏出38个褶子;火候更是关键,煎出的鸡子馃外表通体金黄,皮又薄又脆,内馅却是鲜嫩滑口。鸡子馃是兰溪十大美食之一,“舌尖上的兰溪”推荐美食产品,其传统制作工艺已被列入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推荐主体:浙江兰溪李渔和他的两头乌
天台饺饼筒
相传济公在国清寺为僧时,见每餐剩下很多菜肴甚为可惜,就把这些菜肴裹在面皮里供下一餐食用,受到僧众欢迎。此后每逢岁时佳节,尤其在清明节、七月半、大年夜的时候,更是不可缺少。上海世博会期间,天台饺饼筒被叫做“济公卷饼”作为中华名小吃登场。
饺饼筒制作工艺是,将小麦粉调成糊状,入平底锅摊开烙熟成30厘米直径的软质面皮,将炒好的粉丝、萝卜、猪肉、豆腐片、鸡蛋片等各类菜肴放在面皮上包好,然后放在平底锅剪成金黄色。面皮薄韧、作料鲜香,极其美味。
推荐主体:台州御清斋食品有限公司
嘉兴粽子
嘉兴古老民谣:“南门大粽子,西门大靴子,北门米贩子。东门叫花子”、“端午不吃粽,死了没人送”。相传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将伍子胥,曾在嘉兴屯军练兵,关心百姓疾苦。伍子胥遇难后,嘉兴人便以“裹粽子、赛龙舟、祭伍相”等方式纪念比屈原更早的伍子胥,并成为这里特有的端午习俗。
嘉兴粽子内外兼修,以造型别致、品味纯正、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著名,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品类从最初的猪肉、豆沙、蛋黄、栗子等馅料拓展到香辣牛肉、鲍鱼、咖喱鸡肉、巧克力、花生莲子等多种口味。据不完全统计,嘉兴粽子年产值约20亿元。
推荐主体: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
海宁宴球
相传乾隆皇帝微服南巡盐官海塘,为了避免招摇,用膳不吃大鱼大肉,其在当地农家偶然所食,尝过后称赞“飞鸟闻香化凤,游鱼得味成龙”,并为其取名曰“宴球”,宴球自此成为江南一带颇负盛名的传统名菜。海宁人家家户户逢年过节、婚庆喜宴,都要用这道象征吉庆之宴、团圆之宴的海宁宴球。
海宁宴球以鲜活鲢鱼为主料,加上草猪大排下的肥膘、盐发肉皮为辅料,配以姜汁等佐料调味精制而成,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醇、香、鲜、嫩的特色。曾荣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产品等荣誉。
推荐主体:海宁市谢师傅食品有限公司
次坞打面
600多年前的一个晌午,朱元璋军队驻扎在次坞,他和将军徐达外出途中邂逅一家打面店,朱元璋顿来兴致,让店家做几碗面尝尝。待面上席,朱元璋连吃两碗,赞不绝口,称这里的打面“百吃不厌”,等大捷之日,还要再来。自此,次坞打面名气传开,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后,还特招次坞这家面店的师傅进宫,成为御用厨师。
诸暨次坞打面的精髓是一个“打”字。手工制作面条靠一根棍子,或是榆木。打面师傅一上一下跳动打面,规律的节奏里,面团挤压变形,压扁摊开,继而折叠,周而复始。直到师傅凭借经验确定柔韧度已经可以下锅,才开始切面。
推荐主体:诸暨市次坞涵文打面馆
湖州桑果糕
桑果糕是采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所生产的桑葚为原料而开发的产品,是湖州先民顺应自然、治水兴农、农耕生态循环的智慧结晶。当地人为感恩蚕桑丝鱼丰收,把桑葚果晒干保存,做成酸甜适口的桑果糕。
桑葚具有生津止渴、促进消化、帮助排便等作用,适量食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刺激肠道蠕动及解除燥热。桑果糕集合了桑葚的美味和多种功效,香甜可口,有益健康。
推荐主体:湖州荻港徐缘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遂昌长粽
遂昌长粽,又名“长情粽”。在遂昌习俗中,新婚第一年的新人,在端午节需要精心准备给娘家送礼,40厘米的长粽必不可少,寓意久久长情、越长情越重。此外,遂昌小孩过周岁,外婆也要包长粽,祝愿孩子长命百岁,健康快乐! 遂昌长粽与棱角粽不同,它呈圆柱形,常规的长20至30厘米,每只长粽用7至9张高山箬叶包裹,再用龙须草或棕榈丝紧紧扎成九节,寓意长长久久。长粽馅是农家霉干菜及土猪后腿上的鲜肉,荤素黄金配比,经约5小时柴火慢煮,粽身金黄油亮,粽米香糯润滑,汁水鲜美黏稠。
推荐主体:浙江遂昌原食健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宁波汤圆
宁波汤圆,始于宋元时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当时明州(现宁波市)特有的小吃,是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宁波人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在一起吃汤圆的传统习俗,象征着团圆美好。
宁波汤圆的糯米原料最讲究,用天然活水,在避光通风的阴凉处泡制7天以上,秉承传统制作工艺,精细研磨成粉做成皮,再以醇香黑芝麻、上等猪板油、纯净的绵白糖为馅,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具有香、甜、鲜、滑、糯的特点,咬开面皮,油香四溢,糯而不黏,鲜爽可口,令人称绝。
推荐主体:宁波陆宝食品有限公司
奉化千层饼
传说从前溪口有位老母亲天天在家为自己远行经商的儿子祈福。一天,她问雪窦寺里的和尚,儿子出门已久,何时平安而归?和尚说,你只要做上层数一千的饼,一天吃一层,饼吃完儿子就能平安回家了。这位老母亲做好饼,等到吃完,儿子真的从外地回到了家。于是,千层饼作为溪口人平安的寄托,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千层饼以小麦粉和黄豆粉为主料,苔菜、芝麻、菜籽油等为辅料,饼一共有27层,厚度却仅约1厘米,长宽各约5厘米。制作千层饼有十多道工序:蒸粉、碾粉、揉粉、拌粉、分剂子、包馅、擀饼、排饼、刷水、撒芝麻、翻饼、热炉、贴饼、烘焙。上佳的千层饼必须层层分明,才能锁住香味,并给人极致的酥脆口感,如果层层粘连,就是“次品”。
推荐主体:宁波市奉化溪口龙门千层饼厂
龙泉黄粿
相传公元878年秋,唐朝黄巢起义军南征,途经仙霞岭,大军饥饿交加时,遇到一名樵夫,得知其母用加了灌木灰水制成的米粿供他食用充饥,此米粿香味独特且助消化、可保鲜数十日不坏。黄巢大喜,下令民众制米粿供义军行军之用,为纪念黄巢义军,当地百姓把此米粿称为黄粿。
龙泉黄粿选用优质粳米为主要原料,以“山柃”烧成的植物碱为辅料,经淘洗、浸泡、磨米、蒸煮、碾压、成型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黄粿外观黄里透绿,色泽晶莹,闻着有股淡淡的桂花香,天然碱有防止食积肥,促进消化吸收等功能,可蒸,煮,熠,烫、烤,炸,煎等,尤其适合儿童、孕妇、老人等人群食用。
推荐主体:龙泉八都蔡记食品厂
缙云爽面
缙云爽面,俗称索面或土面,是缙云县一大传统美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传,准女婿提亲第一次上女方家,女方家必须下爽面,如果面上放荷包蛋,表示同意,如果面条下面放蛋,则表示吃完滚蛋,亲事告吹。
缙云爽面外观细如丝、白如玉;口味麦香扑鼻、爽滑劲道。它由本地土麦面粉、山泉水、食盐制作而成,经过和面、发醇、搓条、盘条、上条、拉条、分条、抽细、晾晒、剪裁等多道工艺,其制作技艺列入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评为“浙江名小吃”。2017年,缙云爽面从业人员5800多人,实现产值约1.26亿元,利润达到6000多万元。
推荐主体:缙云县缙云烧饼协会
安上粉皮
在淳安县金峰乡一直流传着这样的待客风俗:只要客人上门,主人必须上自制的粉皮点心,以示把最好东西给你吃。粉皮最早记载于北魏《齐民要术》,流传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有别于普通粉皮,淳安安上粉皮以五谷杂粮为原料,用纯蔬菜汁增味添色,以古法工艺纯手工制作,由渗、洗、碾、沉、摊、蒸、挂、晾、切、晒等工序精制而成。产品晶莹剔透,皮薄如纸,Q弹润滑。它被评为2017“杭州十大农家特色小吃”。
推荐主体:淳安县安爽粉皮有限公司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