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浙”个农博会,让你乐享美好生活

  •   □本报记者 陈小平/文 叶敏/摄
      11月23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济锡(前左一)、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前右二),在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林健东(前左二)等陪同下,参观2018浙江农业博览会农家特色小吃展。
      本报讯 11月23日上午,2018浙江农业博览会(简称“省农博会”)在浙江新农都会展中心和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同时启幕。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济锡、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会。史济锡致开幕词。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林健东主持开幕式。
      本届省农博会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为主题,为期5天,除了用生动、丰富的内容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农业农村的喜人变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的发展成效外,共有1600多家国内外企业踊跃参展,为市民们带来了约1.3万种优质农产品,开启了农产品的饕餮盛宴。“浙”个能让人处处感受到“美好生活”的农博会,你来了吗?
    现场争相“亮宝”
      展会的一大亮点,当属各地现场“亮宝”。作为展会“传统节目”,在开幕式上,各市展团负责人连续第3年站台,现场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杭州市副市长王宏推介了千岛湖有机鱼,宁波市副市长卞吉安推介的是象山“红美人”柑橘,温州市副市长苗伟伦带来了南麂生态大黄鱼,湖州市副市长蒋伟峰推介的是该市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两山牌”,嘉兴市政府副秘书长施晓松推介的是该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嘉田四季”,绍兴市副市长陈德洪推介的是平水日铸茶,金华市委常委张伟亚带来了道地药材“磐五味”,衢州市副市长吕跃龙请大家品尝江山猕猴桃,舟山市政府副秘书长林德伟推介的是大目金枪鱼,台州市副市长赵海滨推介的是玉环文旦,丽水市副市长王小荣则给大家带来了庆元香菇。
      各市的参展重点则更是紧扣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特点,各具风采:杭州的农村电商,宁波和温州的乡村振兴,湖州“湖鲜”,嘉兴“嘉田四季”,老绍兴“醉江南”,金华道地药材,“衢州有礼”,舟山远洋渔业,台州“鲜甜”,“丽水山耕”。各地亮点纷呈,让人们不由对农业产业振兴有了更强的信心。
    “买买买”的节奏
      在新农都会展中心,除了省内展团,今年省外展区和国际展区都扩大了规模。四川的牦牛肉、松茸,贵州的薏仁米、天麻,吉林的大米、杂粮,湖北的硒土豆、硒米,西藏的冬虫夏草、藏香猪肉,新疆的核桃、香梨,青海的藜麦、茶卡羊,重庆的涪陵榨菜、中药材,陕西富平的柿子、苹果等;国外展区则充满异域风情,展示的特色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各个展位前都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精品云集,名品荟萃,自然是免不了要“买买买”。临近中午,记者在新农都会展中心一楼遇到正在一堆农产品旁歇脚的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南门社区居民祝伯农时,一家人正在整理上午的“战利品”:一编织袋的玉环文旦,一袋奉化芋艿头,还有各种小食品。“连续逛了几年农博会,摊主我都认识了,东西很好,下午还来。”祝伯农一脸开心。
      为了让老百姓天天都可以逛农博会,今年组委会还与电商平台“安厨”合作,推出了“浙里农博365”网上农博会,精选100家参展企业的知名农产品上线,方便广大消费者选购。
    农博实力“圈粉”
      挤进各个展馆,有心人会注意到一个现象:除了扛着“长枪短炮”的媒体记者,人群中还有不少举着各种直播设备,对着镜头自言自语的网络“大咖”,他们边走边介绍场馆里的情况,一不小心你就成了他们直播背景。
      在新农都会展中心主入口,一幅主要由农产品构成的美丽乡村场景造型,吸引了记者。场景里有山有水,有林有田,有瓜果蔬菜,有粮食水产,成为许多参观者拍照留念的必选地,等待与之“合影”的人排成了长队。展会现场的湖羊圈旁,非遗技艺展示台边,新奇产品展示台前,到处是举着手机、相机拍照的人。
      设在新农都一楼的农家特色小吃一条街,摊位由去年的40个增加到了80个,参展企业由去年的20多家增加到50多家,规模翻了一倍,却依旧是人山人海,一“吃”难求。
      省农博会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在这里人们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浙江乡村的蓬勃发展、农耕文化的非凡魅力。
    来自温州的传统民间米塑手艺制作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
    重达51公斤的大目金枪鱼让参观者啧啧称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