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农博·产地

“三化”引领优质稻米全产业链之路

神仙居处有“仙米”

  仙居是国家级生态县,境内山峦叠嶂,空气清新,景色秀美。川流不息的永安溪,清澈见底,水质特优。海洋性气候与内陆性气候相互交汇,日照充足,雨水充沛。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滋养出深厚的农耕文化,完整的石器时代谷物加工工具——石磨盘和石磨棒的出土,标志着万年台州文明从仙居下汤农耕文化遗址拉开序幕。在这片仙人居住的地方,有一种晶莹剔透的稻米,犹如神仙居上的珍珠,他的名字叫仙居大米。
  仙居县粮食播种面积23.55万亩,粮食总产9.63万吨,其中水稻面积13.16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8.06万亩。多年来,仙居将水稻高产创建与整县域推进优质稻米产业提升有机结合,县内横溪埠头片、白塔田市片、朱溪上张片、双庙大战片和下各福应片5大稻米生产区块,分别建有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方基地、优质稻米培育基地和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基地,分布于东中西的下各、白塔、横溪三大微型平原,是有名的“绿色粮仓”。
“仙米”标准化之路
  10年前,以推广研究员朱贵平为首的仙居粮油团队,就开始引领“仙米”标准化发展的路子,“仙居绿色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获当年浙江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
  仙居是省内最早也是目前唯一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相继出台了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绿色食品大米加工包装技术规程两个地方标准。按绿色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仙居将“嘉丰优2号”“万象优111”“仙香1号”等作为主打优质稻米品种,推行“中药材-单季稻”“油菜-单季稻”“蔬菜瓜果-单季稻”“食用菌-单季稻”“稻田养鱼养鸭-单季稻”等一批水旱轮作、立体种养新型农作制度,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农产品标签管理制度,全域推广绿肥、全过程绿色防控,因地制宜推广植保无人机、喷杆喷雾机、风送式喷雾机等新型植保机械,实施统一绿色高效机械作业,构建了优质稻米减肥、减药和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支撑模式,形成一体化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绿色稻米生产基地从2007年开始的5080亩迅速发展到2018年的10余万亩。
“仙米”产业化之路
  近年来,在促进全县粮食增产、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的同时,仙居深入挖掘,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仙米”产业化发展以提升稻米生产社会化服务能力,提高稻米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培育壮大优质稻米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目标。如今,56家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覆盖县域5大稻米生产区块,建成了9个育秧烘干中心,一大批社会工商资本进入优质稻米精深加工领域,浙江神仙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海亮仙居农业公司、浙江得乐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晶米香水稻专业合作社、朱溪镇石坦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稻米生产加工型龙头带动辐射,建成了5条日生产能力50吨以上的大中型大米加工流水线、17家年用米量超过200吨的米面加工企业和全国最大的米糠综合利用生产线,形成了大米、米糠油、米面、年糕等稻米及其加工系列产品,优质稻米产业化体系已经形成。
“仙米”品牌化之路
  今年年初,仙居县将稻米产业振兴写进县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了绿色稻米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粮食(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整县制推进全国粮食(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县建设。联合全县水稻良种繁育、种子供应、水稻栽培技术指导、水稻种植、收储单位和优质稻米及副产品加工、经营及稻米流通行业主体组建了优质稻米产业联合会,成立了优质稻米专家团队,初步与省粮油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达成合作协议,以更统一的平台和更高的层面打造仙居大米区域公用品牌。
  今年,仙居全方位推进了优质稻米母子品牌体系构建,通过开展彩色水稻引种示范、仙居好稻米品鉴、稻米系列产品电商营销、稻米型美丽田园摄影比赛和稻米型产品包装设计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成功打造了“醉美杨丰山”等美丽梯田景观和一批稻米产品品牌,优质稻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不仅优质稻米获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浙江省名牌农产品、浙江省十大品牌大米等荣誉称号,美丽的稻田景观也入选了“浙江省最美田园”称号,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还登上了CCTV13专题推介。
  天工造化,钟灵毓秀。亚热带季风的温润,“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天然布局是最理想的牧歌田园,仙居优质稻米造福着一方百姓,讲述着丰收的仙居故事。
杨俞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