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益新 文/摄
有机蔬菜、绿色水果、高山茶叶……今年浙江农博会设立的绿色生产展示区,让参观者看到了浙江多年来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取得的丰硕成果,也进一步激发了一波又一波热衷绿色安全消费市民的采购欲望。
浙江人多地少,是资源小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业农村一步步突破资源瓶颈,创造出了一项又一项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的实践经验,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的发展道路。2003年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农业农村更是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发展方式持续转型。去年,我省获批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后,立足新起点,加强系统谋划、载体构建、措施保障,致力打造一个个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浙江样板”。
产业绿色有智慧
在今年浙江农博会的绿色生产展区,一排排照着紫色灯光的小苗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这叫全人工光LED灯育苗工厂,能在无自然光的环境下培育出各种秧苗。”“一株苗所需电费仅0.005元。”“以蜜童西瓜苗为例,每株利润可达0.7元。”一旁的衢州中恒农业科技公司讲解员徐美娟不停地向市民们作着介绍。
徐美娟说,这套育苗系统最大的优势是培育时间短、没有病虫害。“一般农民育辣椒苗要3-4个月,这套系统只需20多天。因为有恒定的温湿度和光照,培育的苗更健壮、整齐度好,更谈不上病虫害。而作为完全无农药无污染的工厂化育苗,成活率高达99%,能节约近一半的人工成本。”
据介绍,今年浙江农博会专门设立绿色生产展区,重点围绕绿色技术、绿色模式、绿色产品三个板块,全面展示我省农业绿色发展的做法及成效。在绿色技术方面,展示了水稻和西兰花种植、智能化育苗、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在绿色模式方面,重点展示工厂化跑道养鱼、精准养珍珠、无抗猪肉和庄稼医院等新模式;在绿色产品方面,展示有机蔬菜、云和雪梨、甜瓜等绿色有机农产品。
今年,我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制定了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高起点定位“六个绿色”,即绿色产业、绿色资源、绿色产品、绿色乡村、绿色制度、绿色增收,高标准构建生产基础、质量管理、控源治污、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和人文支撑“六大体系”,重点推进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经营机制“三大调整”和养殖业污染、农业投入品、田园环境“三大治理”。力求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使一批绿色引领的新产业新业态逐渐兴起,一批绿色导向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基本覆盖,一套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和创新机制逐步建立,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的绿色变革。
源头绿色有保障
“这两天是产量最高的时候,合作社一天能有20万公斤‘董家茭白’的产量,为农博会做了充足的准备。”在今年的浙江农博会现场,嘉兴市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永根一边忙着给茭白装袋,一边向记者介绍。
董家茭白产地位于桐乡市茭白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示范基地,目前有种植面积1.35万亩,去年董家村还成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从2005年获得浙江农博会优质奖之后,董家茭白从‘不痛不痒’进入快速发展期。如今,董家茭白不仅有量的保障,还有质的提升。”张永根说,2008年合作社就建立农残检测室,采用上级抽检与合作社自检相结合的办法,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上市销售。检测室的投入使用,增强了种植户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意识,也使得董家茭白的口碑节节攀升,先后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A级认证,入驻国内多家大型超市。
伴随一大批绿色农产品品牌的打响,我省农业农村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控上也是不遗余力。目前,全省85个涉农县(市、区)已全面建立定量抽检制度,年均组织定性定量抽检150余万批次以上,对生产主体抽检实现全覆盖,构建了比较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控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省出台了化肥使用零增长、农药减量行动方案,畜禽养殖废弃物高水平资源化利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管控方案,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种植业“五园”创建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措施。计划通过3年努力,三分之一左右涉农县率先建成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培育绿色发展先行区1000个、以绿色生产为导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万个。
产品绿色有标志
今年浙江农博会的一大亮点,就是对参展产品要求比较高,质量把关比较严,要求省内参展的食用农产品必须具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二维码或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或“三品一标”、动物产品检疫证明等标识。“我昨天买了两个散装的俏倾橙牌象山‘红美人’柑橘,带回家后孩子很喜欢吃,今天又来买整箱的。”11月26日,在象山柑橘展示区,市民林先生告诉记者,“象山红”柑橘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他年年买,今年新推出的“俏倾橙”品牌,甜度更高,吃的时候可用勺子将果肉挖出来放入口中,能瞬间感受果肉蕴藏的甘露,回味无穷。
林先生说,“俏倾橙”柑橘除了口感出众,它的二维码可追溯系统也是令消费者吃得放心的保证。记者现场扫了一下“俏倾橙”柑橘包装上的二维码,手机上立刻跳出数量、规格和各种无公害检测报告等信息。
生产“俏倾橙”柑橘的象山大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媒体运营部负责人朱七七告诉记者,自从“象山红”柑橘成为“地标”产品后,公司的柑橘销量年年攀升。今年公司推出的“俏倾橙”柑橘,采用无化肥农药、绿色种植模式培育,是柑橘中的极品。公司还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无损选果机,完成柑橘分拣工作,能准确测定柑橘的外观、糖度、酸度、重量等数据,让消费者利用溯源系统就能掌握柑橘的“身份”信息。
随着消费者对“三品一标”关注度的提高,我省开始大力推行农产品生产“一品一策”制度,全面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合格证制度,推动农产品规范生产和投入品减量使用。
今年以来,我省对“三品一标”由注重发展产品认定向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由提升品牌认知度向增强品牌竞争力转变,由政府主导推动向市场消费拉动转变。今年启动首批5个省级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创建,注重服务主导产业、培育帮扶主体和基地基础建设,实现绿色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同步发展。截至目前,全省有无公害农产品5560个,绿色食品160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78个,主要食用农产品“三品”认证率为51.8%,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