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专题

敢为 求实 争先

——红色鄞州在改革开放中奋进

  •   鄞州作为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鄞州人民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作风。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鄞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强不息,英勇奋斗,创造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壮举,奏出了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回顾思考鄞州在40年改革开放中从革命老区走向全国一流经济强区的光辉历程,正是这笔宝贵财富凝炼出的鄞州精神——“敢为、求实、争先”,使鄞州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敢为天下先,创造了如今的大美鄞州。
    鄞州大地的峥嵘岁月
      1925年二三月间,中共宁波支部在鄞县城区成立。从此,鄞县党团组织领导和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运动。同年6月30日,鄞东七乡农民6000余人进城捣毁江东肥料公司,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浙东地区最早的农民运动。7月8日,高钱农运骨干50余人在青山庙开会成立五魁村青山庙农会。7月10日,邱隘农民数十人成立择木庙农会。它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宁波地区最早的农会组织。
      1926年1月,中共宁波地委成立。在地委的领导下,城区工人和学生运动蓬勃发展,党、团和工会组织进一步壮大。同年5月,中共沙村支部成立,这是宁波地区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它的成立起到了星火燎原的作用。在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先后建立了4个农村党支部。自此鄞东大嵩滨海地区形成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并与奉东地区连成一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号召重新燃起了埋藏在鄞县人民心中的革命之火,鄞县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积极组织城乡人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恢复发展党组织。1937年秋,在鄞东观音庄成立中共宁波临时特别支部,朱镜我任书记。后经上级组织批准改为中共浙东临时特别委员会,使鄞县和宁波地区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有了领导核心。
      1945年8月,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浙东游击纵队北撤,留在鄞县坚持斗争的少数共产党员和干部,贯彻执行“坚持斗争,保持党的旗帜,保存力量,等待时机”的指示,依靠群众,依靠有利地形,就地坚持隐蔽斗争。他们住草舍(“公馆”)、住岩洞,受饿挨冻,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与敌周旋,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1949年5月,鄞县解放,从此,鄞县人民获得了彻底解放,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历程。1992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鄞县为革命老区,成为全省32个老区县之一。
    四十年间的鄞州风云
      改革开放之初,鄞州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并很快成为全省的农业大县,同时积极发展社队企业。这为鄞州后来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1979年初,鄞县县委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和全县四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年底,全县达到社社有工厂,队队有企业,共有社队工业企业1429家,就业人数8.44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26.3%,总产值达到1.7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3%。
      1983年春,全县各项改革工作已由点到面全面展开。农业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供销社恢复了合作商业性质,信用社推行了体制改革,全民企业实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集体企业以1980年实现利润为基数、超基数利润实行“双减半”。就连该县越剧团也实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在以后的改革开放进程中,鄞州也总是把握住了每一个发展的机遇,以“敢为、求实、争先”的改革精神、时代精神,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潮头。
      本世纪初的鄞州,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地要素制约越来越明显,如何破题成为鄞州必须面对的考验。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楼宇经济从空白到破土,逐渐萌芽,开始让鄞州的资源集聚、集约之路豁然开朗。一路走来,鄞州的商务化比重日益增加,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楼宇经济也正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带动引领效应。目前,鄞州南部商务区以总部经济、国际贸易、科技创意、服务外包等作为楼宇产业的发展方向,让楼宇经济凸显高能级;以信息科技、电子商务为主的新兴产业,更是成为鄞州高质量发展的“先锋部队”。
      改革开放的这40年间,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鄞县城镇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78元,农村居民158元。2017年,鄞州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9482元,农村居民32743元。收入从百元到以万元计。鄞州经济社会从禁锢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繁荣。
      可以说,鄞州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极具代表的缩影之一。40年来,在鄞州这片红色热土上,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弄潮儿。如今,鄞州区域经济已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国有经济凭借外部良好的环境和内部灵活的体制,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成为全区经济的主体。
    立足当下绘腾飞蓝图
      改革开放40年,鄞州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质量提升、空间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等方面发生了全面“质变”,东部新城、南部新城交相辉映,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呈现出“强强”联合之势。
      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智造新力量成为鄞州转型升级的“加速器”。今年上半年,鄞州区高端汽配和智能家居分别增长12.4%和12.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4.3个百分点;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别增长 8.7%和8.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6个百分点。今后,鄞州区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速推动工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力争到2025年,培育形成1至2个千亿级高端细分产业群。同时,鄞州正在实施的“亩均论英雄”改革,力图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未来五年,鄞州“亩均论英雄”改革将要实现“一年大提升,三年走前列,五年成示范”的目标,必将助推鄞州突破资源瓶颈,实现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
      同时,鄞州区积极整合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出了一条条精品化的“红色精神”教育旅游线路,并通过微博、微信、报刊等媒介,宣传好“红色精神”教育旅游线路,让广大游客知道,鄞州不仅有优美的青山绿水,还有“红色文化之旅”。瞻岐镇镇东一村在村文化礼堂设立乡风馆,把乡风民俗与红色记忆融合在一起;塘溪镇打造堇山红脉旅游线,建成宁波第一农村(农会)支部陈列馆;老区镇东吴镇获得了鄞州区首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首个全国文明镇的殊荣……鄞州各地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拉动一三产业融合,为乡村振兴添油加力。
      随着行政区划调整,新鄞州面临着新形势、新格局和新目标。为顺应历史潮流、抢抓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鄞州区围绕“建设都市核心区、打造品质新鄞州”的总体战略,秉持“公共交通、生态建设、人文建设”优先的发展理念,以“城市功能和环境品质提升”为核心,出台了《鄞州区城市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1)》,加快推进都市核心区建设,推进新一轮城市发展,为宁波“名城名都”建设做好鄞州样本。
      立足行政区划调整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鄞州正以打造实力之城、品质之城、开放之城、生态之城、文明之城为指引,深入实施“名城强区”战略,围绕做大做强极核功能,发挥城市引领带动作用,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城区,成为国际港口名城、东方文明之都的核心区。
    鄞州区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供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