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玉环投运全国首个海产品可追溯平台

海捕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迈上新台阶

  本报讯 拿起手机扫一下包装盒上的二维码,便能看到该批虾米产品的海上捕捞、加工、出品销售等信息……日前,笔者在浙玉渔加99999海上鲜虾加工中心所属的玉环“东海渔仓”上看到的一幕,让人惊喜。
  浙玉渔加99999海上加工中心自今年3月启航以来,实现了从鲜虾蒸煮、烘干、大小分类到脱壳、包装的全自动化,整个过程只需28分钟,每天能加工20多吨虾米,解决了以往拖虾渔船作业需返港加工、鲜虾保鲜需要依赖保鲜剂、虾品质无法保障等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打造了海捕虾海上加工的全产业链模式。
  今年10月,这个海上加工中心再出新招,建立海产品可追溯体系。经反复调试,最近,这套可追溯平台成功投运。消费者只要轻松扫码,就可通过追溯了解自己购买的虾米的捕捞区域、收购价格、加工时间、捕捞运输船只及检验报告等信息,还能查看到海上加工中心的GPS定位及加工过程,实现每样产品“从海洋到餐桌”全程透明化。
  据介绍,此举在全国海洋捕捞水产品领域尚属首创。
  “消费者轻松扫码,就能追溯自己购买的虾米的所有信息,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东海渔仓”老总林招永笑着说,这也是他们企业自加压力,通过生产流程完全“透明化”,让消费者放心食用。
  实现海产品可追溯,除了让消费者放心食用自家的产品外,企业质量管理更是迈上新台阶。行业监管部门也能通过这个溯源系统加强监管,达致多方共赢,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倪建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