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养生

寒冬季节

这五类人需要预防心衰

  冬季是心衰的高发季节,寒冷、呼吸道感染、疲劳、情绪激动等均是心衰的诱发因素,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糖尿病和扩张性心肌病的这五类人尤其要注意预防急性心衰的发生。
寒冷天气急性心衰患者明显增多
  南方医院心内科教研室主任许顶立说,心衰是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等所有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此时心脏的泵血功能衰退,就像弹性减退的“皮球”,输出的血量不能满足全身代谢需要,继而出现缺氧和淤血的表现。临床上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尤其是下肢)等,严重可以危及生命。
  据统计,我国心衰患病率为0.9%-1.3%,约有千万心衰患者。在75岁以上老人中,有一半人有心衰的发生。因此,心衰的发生率并不低。许顶立还指出,心衰患者一旦遇到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摄入钠盐过多、原发心脏疾病加重等常会出现急性发作。寒冬来临,气温降低,加重了心脏负担,往往会导致心衰急性发作,因此在冬季的门诊就诊和住院的心衰患者明显要比夏季多。
规范治疗三分之一心衰可逆
“在心内科,有10%-20%的患者是因为急性心衰入院治疗”。许顶立表示,心衰是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住院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心衰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而且危害比较严重,约有20%的心衰患者在确诊一年内死亡,约有50%的心衰患者确诊后5年内死亡。
  许顶立表示,目前通过规范治疗,约有3成早期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可恢复正常。遗憾的是,仍有三分之二的心衰患者病情无法逆转,因此也特别强调,患者需要遵医嘱,按时服药,配合治疗,从而减少心衰的急性发作。
这五类病人需要尽早预防心衰
  据统计,在我国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前五位病应为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糖尿病和扩张性心肌病。
  许顶立指出,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有胸闷、喘气、浮肿、疲劳、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比如感觉体力下降,平时可以走1公里,现在走500米就感觉气喘、呼吸困难;或者心率加快,尤其是比以前快15-20次/分钟,则可能是心衰急性发作的前兆,需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
  许顶立还提醒,高血压的患者最好能够每天在家监测一下血压和脉搏(即心率)。如果心率明显较前加快,也是需要警惕无症状心衰的发生。由于心衰病情可能会不断进展,因此“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尤为重要。若患者怀疑自己可能患有心衰,可前往医院的心衰中心或心血管内科寻求专业治疗。
  冬天是心衰的高发期,许顶立提醒五类人群,需要保暖和预防流感、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以免造成肺部感染,诱发心衰。
  另外,从饮食上,宜少食多餐,因为饱餐可诱发或加重心衰。注意限盐、限水。因为心衰会导致身体内的水钠潴留,即过多的水留在身体内,反过来水钠潴留又会促进心衰症状的出现。 张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