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专题

有汽车的地方就有龙泉五金

  •   龙泉不仅是一个美丽富庶、山清水秀的地方,而且是一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老区人民为了党的事业,经受住了敌人多次“围剿”,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前后有100多位先烈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宝贵生命,为龙泉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龙泉市老区建设得到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人民生活逐步提高,乡镇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老区人民拼搏奋斗精神得到发扬光大。
      4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山城龙泉,吹进千家万户时,革命老区查田镇茶丰管理区的青坑、横坑等村庄的农民纷纷洗脚上田,或拿着产品目录本,或拎着样品袋,奔诸暨、跑瑞安、下广州,风尘仆仆开启“跑五金”之路。
      40年风雨兼程,40年商海沉浮,凭着吃苦耐劳、敢闯敢拼、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勇往直前的老区精神,龙泉人把五金汽配、工程机械生意做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龙泉市有汽配、工程机械行业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在全国各地均有龙泉五金汽配销售网络,有10多家公司在国外建立营销办事处。如今,全世界有汽车的地方都有龙泉五金人的身影。
    一家两代人 改革立潮头
      龙泉市三田集团公司陈庆平的记忆里,早年的生活都是围绕着生产队展开的。那时候,父亲陈积松每日早出晚归下田干活,一家人靠着生产队分配的农产品和收入维持生活。嗅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商机,当时的茶丰乡掀起了一股“跑五金”热潮,陈积松也萌生了出外出创业的想法。1994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跑五金”的行列,市场开始出现饱和,压价竞争愈演愈烈。陈积松一边加快步伐,往各地跑得更勤,一边加快寻找质量更优的产品。五年之后,“老陈”成为了当时五金销售的一块牌子,陈积松凭借产品质量好、价格低并且交货及时成功积累了大量客户。
      2006年,龙泉市实施创业者“回归工程”时,陈庆平毅然决然地加入返乡创业队伍,在回归工程地块投资建设了立丰机械零部件有限公司。如今,一家两代人经过16年的努力奋斗,当年小小的三田滤清器公司已经发展成三田集团,旗下拥有5家子公司,产品研发水平领先国内外,获得国家专利60余项。企业的汽车空调压缩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顾客青睐。
      改革开放的大潮也让陈积松的眼界得到了全面的拓宽。当女儿陈庆珍高考结束要填志愿时,陈积松建议女儿选择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为企业获得国际市场铺路。陈庆珍毕业后,为集团对接国外市场,在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多地建起了品牌代理点。
      2017年,三田集团工业产值达2.8亿元,实现税收1021余万元。目前,总投资约5.1亿元的三田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届时将形成年产100万台传统汽车空调压缩机与10万台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的生产能力,将有力带动龙泉市汽配产业的集聚进程,助推行业发展。
    一个小村庄 逆袭“富人村”
      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驾车驶入龙泉老区查田镇青坑村,一路依山傍水、竹影婆娑,沿途随处可见农田与溪流。这样一个安静偏远、看着没什么资源的小村庄,却不同于它朴素无华的外貌,是龙泉远近有名的“富人村”。听闻,每到过年,在外创业游子归乡,村里的豪车便排成长龙。据介绍,1995年,青坑村便成为全市最早一批步入小康的村庄。一个平淡无奇的小村,为何会这么富裕呢?
      彼时,青坑人远赴江西、广州等地销售五金汽配,以山里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在大城市里扎稳了根基。他们从推销配件,到办厂加工,从简单模仿,到精细化打磨,短短几十年间,青坑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五金村”。全村640多人,在外创业人数约400人,走出了众多五金汽配行业精英。
      2000年以来,龙泉市掀起了返乡创业、共建家乡的热潮。感受到来自家乡的热切期盼,部分在外的青坑人结伴回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光是落户龙泉经济开发区的规上企业就有15家。这几年,青坑村尤其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污水处理、农户用电线路、村道拓宽硬化、生态公厕、生态防洪堤、居家养老中心和文化礼堂等项目的建设,不仅村庄更加美丽宜居,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不断提高。
      走进青坑村文化礼堂,迎面就是一张巨大的创业光荣榜,分在龙泉创办企业、在外创业人员两部分,着重介绍村中100多位创业杰出人士的企业情况、生产产值等,是全村人引以为豪的特色地标。据介绍,这个光荣榜就是青坑村的一部奋斗史,凝聚着青坑人的创业精神。村里还将教育教化、乡风乡愁、礼仪礼节、家德家风等有机地融进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如今,文化礼堂已成为青坑村民的精神家园,青坑人的创业精神传承融入到一代代人的心中,激励大家团结一致、拼搏向前。
      青坑村是龙泉444个行政村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变化的一个缩影。在全村村民的奋斗下,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一批茶丰人 打造一产业
      位于革命老区茶丰下湾村的茶丰五金汽配园是龙泉市工业发展布局的重要节点,被誉为龙泉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的“孵化基地”,城区很多规上汽配企业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下湾村是查田镇茶丰管理区所在地,五金产业的繁荣给村庄带来了巨大变化。1974年,乡镇企业茶丰五金厂开办后,从余姚引进技术,从事汽车配件生产。1987年起,茶丰五金人纷纷外出,到温州、绍兴等地拿配件送往各地销售。茶丰人重感情,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形成一支2000多人的“跑五金”队伍。
      龙泉市五金汽配行业协会会长、浙江创新汽车空调公司负责人叶伟锋告诉笔者,上世纪90年代中期,庞大的“跑五金”队伍,吸引了温州瑞安等地许多企业前来开店,自发形成“五金”市场,小街小巷到处开满五金店的下湾村迎来了史上最繁盛期。随后,市场敏锐性极强的茶丰人开始自主办厂,从销售转向制造。
      政府也看到了茶丰五金人蕴藏的巨大经济资源和智力资源,以乡情、亲情和优惠政策,鼓励先富起来的“五金人”回乡投资创业。2002年,龙泉市实施的“二次创业”,掀起了茶丰五金人回乡创业的第一波热潮,首批入驻大沙汽配工业园区的39家企业,80%是茶丰人创建或从茶丰区块迁移出去的。2006年,创业者“回归工程”更成为龙商回乡的助推器,首批入园的43家企业,全部都是在广州从事汽车空调零部件、工程机械行业的茶丰五金人。2017年,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的税收、产值、外贸出口额分别占全市的30%、40%、50%。
      茶丰管理区16个行政村,每一个村都有人从事汽配行业,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生产、研发、销售精英。“茶丰人团结协作、奋勇拼搏,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取得了个人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也为龙泉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查田镇负责人说道。
      龙泉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供稿
    一流的工厂车间与现代化的流水作业线
    位于龙泉市住龙镇碧龙村的烈士纪念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