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看到稻桩,真不敢确信眼前的是再生稻。”来自市、县、乡(镇)三级的40多位农技推广系统代表,在现场参观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近期,2018年柳州市再生稻生产现场观摩交流会在融水县召开,会议的主角——再生稻示范品种“中浙优10号”备受关注。
广西融水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端,柳州市北面,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县水田面积1.6万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一半。再生稻是该区充分利用秋季温、光资源,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柳州市、融水县两级农业部门对此十分重视。在融水县融水镇东华村达洞屯100亩连片再生稻示范方,参会人员走进田间,看熟相、量株高、数穗粒,气氛热烈。柳州市农业局组织了项目管理、农技推广方面的5位专家,随机抽取三块田进行实际测产验收,经收割、脱粒、去杂和稻谷水分测定,最终折算成标准稻谷产量。验收结果是再生稻平均亩产390.3公斤,最高田块亩产455公斤,比250公斤的目标亩产量增产140.3公斤。
“再生稻455公斤加上头季稻测产的622.5公斤,这一块田的亩产达到了1077.5公斤,而且节省种子、人工等成本费用三四百元。”种植户余赛乾兴奋地说。
再生稻是指在前茬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给予适宜的养料、水分、温度等条件加以培养,使其萌发再生蘖,并经过较好的肥水管理后,正常生长,抽穗成熟的水稻。再生稻通常给人秆子矮、穗头小、产量不高的印象,一般亩产只有250公斤左右。不过“中浙优10号”这个品种可不同,“你看这一兜再生稻,株高133cm,穗长27cm,每穗实粒有150多粒。再看品相,剑叶挺直,茎秆粗壮,穗头像瀑布似的挂下来,快赶上单季稻了。”种植户余赛乾介绍说。
这么高产的再生稻栽培上要注意哪些?在融水县负责“中浙优10号”经销推广的黄日伟经理说,头季稻应适时早播,成熟度85-90%时提前收割,收割前6-9天施用促芽肥,头季稻收割后,蓄留的稻桩高度以14-16cm为宜。
在通过观摩、相互交流及实地测产验收后,大家对再生稻“中浙优10号”品种和田间管理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品种再生稻生长时间短,具有省工、省种、省药、省肥、省水等显著特点,且出产大米更优质生态,经济效益高,值得大力推广,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中浙优10号”属籼型三系杂交稻,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公司合作选育,201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12014号),2014-2017年先后在福建、广西、云南、湖南等省(自治区)通过审(认)定。该品种是继“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后,“中浙优”系列品种中又一个被多省认可的优质高产杂交稻品种。
(原载于《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微信公众号2018年12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