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西兰花“本土”新品种受关注

“浙青80”崭露头角

  •   □本报记者 葛勇进 文/摄
      本报讯 近日,西兰花新品种“浙青80”及其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在温岭举行。来自全国西兰花主产省(市、区)的经销商、科研育种单位和全省农技推广系统的代表、种植大户约50余人参加了观摩会,实地考察、观摩了新品种“浙青80”的展示示范基地。观摩会上,“浙青80”的优越性状,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称赞。观摩会期间,还就“浙青80”品种的发展前景、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交流。
      在温岭市箬横镇西兰花生产基地,与会代表走进西兰花田间,零距离仔细观察并比较了“浙青80”品种和对照品种的蕾粒、花球、颜色等性状,对一朵朵娇嫩欲滴的西兰花球赞不绝口。
      “今年首次试种了100亩‘浙青80’。如今看来,这个品种的田间性状表现非常不错,花球圆整、紧实,蕾粒细腻,蕾色深绿,生长势强。”温岭红日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江福初兴奋地说,去年在1450亩西兰花核心示范基地中,共种了5个西兰花品种,有进口的品种,也有国产的品种,综合比较,还是“浙青80”田间表现最佳。他表示,“浙青80”品种完全可以媲美“绿雄90”“耐寒优秀”等进口品种。
      来自临海上盘的西兰花种植大户王兵省告诉记者,去年他的合作社种植了100多亩“浙青80”,每亩西兰花产量超过3200斤,田头收购价每公斤2-2.5元,通过“早稻-西兰花”的种植模式,每亩利润可达4000-5000元左右。
      近年来,随着国内西兰花消费市场的扩大,西兰花的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据介绍,目前我省西兰花种植面积约20万亩,其中台州市作为我省西兰花主产区,种植面积达12万亩。过去,我国西兰花生产用种大多数从日本等国进口,而国内选育的品种由于商品性和适应性不及国外品种,难以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因此种子被外国公司垄断,他们常利用各种手段不断提高种子价格,国内西兰花产业发展被“卡脖子”。因此,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西兰花种子资源稀缺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省农科院蔬菜所顾宏辉研究员领衔的西兰花育种团队经十余年刻苦攻关,研究选育出多个熟期不同的西兰花新品种,前两年相继推出了“浙青75”“浙青95”等系列品种。由于产量高、品质优良、综合商品性好,逐渐成为国内西兰花市场关注的热点,经销商、种植户争相要货的紧俏品种。
      新推出的“浙青80”新品种,适应性广,易于种植,花球保持性和耐储运性好,食用品质佳,有望成为西兰花品种家族的又一热点。此外,该品种在长江流域种植,移栽至收获生育期80天左右,农户的增收效益将更加明显。
      2017年,在杭州秋季蔬菜品种展示会上,“浙青80”品种首次亮相,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省农科院蔬菜所育种专家顾宏辉介绍说,展会上,“浙青80”品种的西兰花和日本西兰花同台亮相,无论是花球大小还是蕾粒的粗细、品相,“浙青80”丝毫不逊于日本品种。因此,在100多个蔬菜展示品种中脱颖而出,“浙青80”连续两年被评定为展示会推介品种。
      “相较国外品种,浙产西兰花品种的各项性能指标正在迎头赶上,品种的适应性正在扩大,种子市场份额逐步增加。”省种植业管理局蔬菜专家胡美华介绍,随着由省农科院蔬菜所牵头的国家西兰花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项目的实施,各科研育种单位共享优质育种材料,西兰花良种培育速度将加快,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的西兰花新品种将不断推出,西兰花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与会代表在考察新品种“浙青80”的性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