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浙江种业

第三次种质资源普查,“挖”到了不少宝

目前已收集种质资源2905份,其中蔬菜占近一半

  •   □本报记者 葛勇进 通讯员 陈小央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省种子管理总站获悉,我省自2017年4月启动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完成了63个县(市、区)的全面普查和20个县(市、区)的系统调查,征集(收集)各类地方老品种、珍稀、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野生近缘植物资源2905份。
      在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我省坚持早启动、多宣传、广征集,多措并举,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等形式,全面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据统计,63个县(市、区)有1100多名农技人员参加普查与收集行动,共走访了679个乡镇,访问了16055个农户,总行程约18万公里,拍摄资源照片6827张,采集技术数据6298条。
    摸清了家底
      我省地貌多样,气候多宜,生态类型多样,农作物种类繁多,是全国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
      据省种子管理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第三次普查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摸清了种质资源家底。63个普查县(市、区)在统计、档案、气象、区划、教育等相关单位的支持下,对1956年、1981年和2014年的行政区划、气候、人口、经济、土地、农业生产状况及粮食、经济类作物种植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查,通过查阅县志、农业志、农业统计资料、县统计年鉴等档案资料,走访老技术员等方式,查清了粮经饲等作物地方品种的分布、特性等基本情况,查清了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的种类、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查清了各类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多样性及其消长状况等基本信息,同时,分析了当地气候、环境、人口、文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作物种质资源变化的影响。
    新资源占86% 
      经过近两年的普查和收集,我省有目的地征集和抢救性收集了一秕古老、珍稀、特有、名优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共计2905份。其中蔬菜作物占48%,粮油作物占25%,果树占18%,经济作物占9%。
      初步查对,在收集的种质资源中,86%的种质资源是以前未曾收集过的新资源,主要为蔬菜、果树、经济作物、部分粮油作物等地方老品种,以及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如“安吉茗荷”“舟山海萝卜”“松阳弯豇豆”“临海虎爪葱”“温岭猪血芥”“遂昌鸭掌粟”“黄岩凤仙花”“龙泉仙草”“天台紫凝牛腿藠”“德清麻皮南瓜”等,还有各种野生饭豆、野生大豆、野生猕猴桃、野生刺葡萄等。
    特色资源优势明显
      地方品种和特色资源大都具有抗性强、品质优良的性状。经初步鉴定,我省筛选出一批在优质、抗病、抗逆、特殊营养价值等方面具有优异特性的种质资源。如建德土油菜高抗油菜菌核病,对培育抗病新品种具有利用价值;遂昌金竹镇的地方品种“金竹石榴”品质优,是较珍贵的育种材料,可解决南方石榴因湿度大、阳光不充足等原因造成的普遍品质不好的问题;余姚小金钟萝卜,口感好抗性强,可作为培育水果萝卜的材料;宁海御田胭脂米、苍南矾山红米和天台黑壳紫红米,富含天然可溶性红色素、蛋白质、氨基酸及硒、铁、钙、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米饭软糯,营养价值极高;宁海“岔路早豆”香气足,是制作“前童三宝”豆制品的上等原料;诸暨野生刺葡萄果实较大,适应高温多湿,可作耐湿性砧木,也是宝贵的育种材料。温岭八月蒲(火焰蒲)抗病虫,可全生长期不施药剂,夏日藤蔓攀爬至屋顶,仍能正常生长,极耐高热,是育种的优秀材料。
      同时,我省还筛选出一大批有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色资源,并加快产业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如淳安的红、白、黄、乌“山玉米”系列,耐旱耐瘠,抗病性较好,已加工成苞芦馃、苞芦糊、苞芦饭等食用,作为山区旅游产品之一。传统名果“云和雪梨”,具有个大、风味独特、耐贮藏等特点,还有润肺清燥、止咳化痰等功效,是我省的“梨中珍品”,目前全县雪梨种植面积1.1万亩,年产优质梨5000吨,产值近1亿元。云和县每年通过举办以雪梨花为主题的梨花节,延长了产业链,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推手。
      在普查过程中,我省还发现了一批与各地风俗习惯、人文历史有关的种质资源。如有100多年栽培史的“宁海枨子”,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用枨子皮泡的枨子茶曾是新人婚礼上的见证品。淳安的“船豆荚”是当地制作传统美食——米羹的原材料。米羹是淳安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已有上百年历史。东阳红粟米是当地建造新房时上梁的贡品,象征着“五谷丰登”,而用红粟米制成的冻米糖则是新娘婚礼上不可缺少的陪嫁品。
      省种子管理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这次普查与收集行动发现,目前我省种质资源保护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地方品种和主要农作物野生近缘种因为种植习惯和方式的改变、土地开发等原因,消失速度明显加快。下一步,我省将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对已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深度鉴定评价,挖掘一批有价值的新基因,创制一批绿色生态、品质优良、高抗广适、营养安全的特色新种质,为加快培育突破性优良品种提供丰富的育种材料。
    本版照片由省种子管理总站 陈小央 提供
    普查人员在余姚调查“小金钟萝卜”临海虎爪葱淳安红玉米遂昌金竹石榴松阳弯豇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