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副市长 胡增强
依托工业大市的大环境,2018年,永康市“三农”事业稳健发展,710个行政村实现集体收入均高于10万元,经营性收入均高于5万元,其中有6个村经营性收入超千万元,基本实现民富村强、安居乐业。永康农业农村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人的要素是乡村振兴中的第一要素、核心要素。
选好人是根本。一个团结干事、公信力强的村集体班子,是用好村庄资源、发展产业的根本。2015年,前仓镇大陈村新一届班子上任后,实现了从乱到治、到大美,2018年民宿业收入500多万元;江南街道园周村班子,用好离城区近的地理优势,发展成全国宜居示范村;西溪镇寺口等几个村联合利用自然环境,“无中生有”建成西溪影视基地,使偏远山村实现大发展。
聚集人是重点。足够的人流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保证。古山三村“两委”抓住古山小城镇培育的机会,开展“立改套”,腾出发展空间,2018年实现收入5000多万元;经济开发区黄城里、夏溪通过老村改造等腾出空间,引进电商、发展配套服务业,聚集了上万外来人口,为本村人口的10倍,每间店面年租金达到10万元以上。古山四村等一批工业强镇周边村,实现了人流转化为财流。
留住人是关键。发展乡村新业态,留住各方游客,是美丽乡村持续发展、美丽经济不断壮大的关键。有的美丽乡村因业态不全等问题,导致有“人气”没“财气”。大陈村等美丽经济持续兴旺,就是因为发展了一批传统手工作坊、本土特色农家乐等,游客留得住、愿消费、还想来。
但总体看,永康农业农村发展还是不平衡、不充分,农民人均承包土地不到0.45亩,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产业偏小问题未有根本改观;村集体经济收入相当不平衡,部分村造血能力仍不强。进入新的一年,永康将加力做好“人”的大文章,全面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
一要搭好台。今年初,永康已完成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将710个行政村整合为402个。通过调整,为想干事的人搭台,集聚更多的资源、更大的发展空间;让能干事的人上台,打破“宗族、山头”,选出真正能干事的人;帮干成事的人站台,进一步推进党建领头雁工作、治村导师工程,让干成事的人有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要画好线。画好发展的射线,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让村集体有政策可依据、有资金可干事。设好评价的曲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奖补制度和后进督促制度。划好禁区的红线,强化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区等敏感区块的保护,进一步推进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和公开化,严防村级微腐败、小违规。
三要聚好财。要推进美丽乡村连片、连线建设,统筹协调农业、农村发展,把风景观光游、农业采摘游、农村体验游等整合起来,促进农家乐就餐、民宿住宿、特产购物等消费,实现美丽经济的更好转化。适度推进城镇化,整合偏远山村或集镇周边村,通过全域土地整治,整出二、三产业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推进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乡村振兴迈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