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合联,是顺应合作经济发展规律、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拓展服务功能和发展壮大的新探索和新举措。2016年以来,杭州市立足改革基本内容、主攻改革核心难点、聚焦改革关键领域,全力推进“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目前,市县乡三级78家农合联共吸纳会员4041名,以农合联为大平台的大合作、大服务、大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立足改革基本内容,重构为农服务体系
创新生产服务。该市整合供销社系统资源优势、汇聚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优势,组建市级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平台——杭州供销农业发展集团,开展涵盖全市范围的大田托管等全程农业社会化经营服务;依托涉农服务机构技术优势,推广“公司+基地+服务中心”发展模式,与农民利益联结更为紧密。截至目前,全市土地托管面积累计达到15.4万亩,测土配方施肥112.6万亩,统防统治15.9万亩。
该市萧山区供销社自2017年起结合“三位一体”农合联体系建设,先后与萧山戴村镇南山村和浙江吉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杭州萧山舒兰农业有限公司等签订《土地托管服务协议》《农作物种植托管服务协议》,托管土地1万余亩,主要提供农作物耕、种、管、收一条龙服务,每亩节本增效139元,惠及农户超800户。
完善供销服务。依托供销社流通优势,积极承接政府控股和建设的农批(农贸)市场托管运营,目前全市供销社共托管运营农批(农贸)市场43家;积极推动多种形式产销对接,以市农合联名义连续两年参与承办杭州都市圈农产品展示展销会,连续5年承办中华茶奥会,打响供销社、农合联品牌;改造组建供销经营服务平台——杭州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杭州农合联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在线上线下并行、乡镇“一乡一品”特色农产品打造、优质农产品进社区等方面进行创新,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其中,杭州农合联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开办连锁农贸市场,加强硬件设施,延长营业时间,让普通农贸市场一下子变得“高大上”,里面不仅销售肉品、蔬菜,还设置加工点,让消费者现买现吃,有效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提升信用服务。与省农信联社杭州办事处等金融机构深化战略合作,加大对农合联会员及关联农户金融支持。转型提升农村信用经营服务平台——杭州供销农信担保有限公司为市级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业务范围覆盖全市,为涉农服务经济组织和其他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为1175个客户提供超过13亿元的贷款担保服务,帮助474家涉农企业创造产值近256530万元,带动农户2950余户。稳妥推动资金互助会健康发展,筹集互助资金超1200万元,发放互助金超3500万元。
主攻改革核心难点,补齐为农服务短板
建立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农合联两项基础性制度(农民合作基金和资产经营公司)作用,推动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方面,全面组建并落实农民合作基金。目前,市、县农民合作基金已到位1.9亿元,到位率82.6%。另一方面,市本级由农民合作基金和供销合作资金共同出资组建的杭州农合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已开设农产品生鲜超市、农产品专卖店、农贸市场等10家;投资8000万元的杭州供销商贸城项目通过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智慧商贸城和全省首个全新B2B经营模式样板。
推动实体运作。通过吸收优质会员、兴建产业农合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优质农业社会化服务,基本建成市县乡三级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性的“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体系。如淳安枫树岭镇农合联因地制宜建立中药材合作社,已有社员近200人,带动中药材种植农户近5000户、种植面积1.5万多亩,初步形成了山上有基地、山下有工厂、山外有市场的格局。农民加入中药材合作社,平均每亩可得收入5000元左右,平均每户增收1.5万元。
提升服务能力。针对为农服务领域的短板和不足,全面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如针对生产流通环节产前、产中服务较多,产后服务欠缺现状,依托杭州供销电子商务公司建设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提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打造,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农产品电商化开发235款,为3543人提供创业服务。其中,帮助桐庐县打造的莪山畲乡特色农产品高节笋、红曲酒和黄金棕等已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网红”农产品,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聚焦改革关键领域,推动成果持续深化
完善服务功能。一是打响“农产”牌。围绕“米袋子”“菜篮子”“金叶子”(茶产业)编织经营服务“三张网”,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过程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二是打响“农销”牌。提升农产品购销水平,做大农产品市场板块,实现实体与线上有机融合、互为补充的流通服务格局。三是打好“农信”牌。深化与农信机构等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全面覆盖农合联成员的授信服务与担保服务相衔接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突出基层导向。深入实施“一镇一社一综合体”,健全乡镇农合联运行机制,围绕产业,结合区域,建设以产业为基础、区域为依托的农合联为农服务中心,截至2018年底,建成乡镇农合联为农服务中心30家。同时,在产业农合联、区域品牌开发等方面继续开拓创新,加快推进农合联平台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经纬结合的农业服务体系,丰富“三位一体”内涵和外延。
创新服务领域。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加强高质量、绿色化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培育。聚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衍生的乡村旅游业、民宿经济、农家乐、健康养生业等新经济、新业态。针对农业产业发展需要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需求,开展农创客培育、农业创业园、电商创业园等平台性服务实体建设。做好小作坊、小手艺、小产品、小工艺等具有传统乡土特色产业挖掘、传承和发展。
省供销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