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本报讯 “叮咚。”1月30日,在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仁和镇的“之豇种业”公司工作的芦海平博士收到一条农业银行短信:你的账户完成交易人民币3万元。他掏出手机一看,开心地笑了,“这是余杭区政府给我们发的‘三农’人才补贴,没想这么快就到账了。”对于这个过年“红包”,小芦甚至有些意外。
搞农业,政府给你发“红包”,有这样的好事?
是的,在余杭就有这样的好事。去年9月,该区专门印发了一个文件,明确:在该区规定的农业生产领域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管理的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和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符合相关条件的,当地政府分期给予7万-12万元不等的安家、农业从业补贴。
芦海平是德清人,2018年浙大水稻育种专业博士毕业生,在“之豇种业”从事水稻育种研究。他表示,大力度的人才补贴,体现了当地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对农业人才的渴望,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重农强农”“科技强农”的氛围,有利于他们扎根农村,全身心助力当地农业发展。
这次像芦海平一样拿到首期补贴的,余杭区共有106人,合计253.5万元。这些人才就业的领域涉及粮油、水果、茶叶、中药材、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有的在农业企业从事技术研发,有的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搞生产服务,有的在家庭农场做市场拓展,有的在农业园区从事综合管理。其中不乏毕业于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名校,甚至海外名校的高学历人才。
余杭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叶维军表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人才支撑很关键。近年来余杭区现代农业发展很快,产业层次在提升,业态在转型,各类主体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区里出台农业人才补贴政策,正是对这种需求的呼应和支持。他表示,下一步,该区还将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不断优化农业从业环境,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到余杭从事农业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科技与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