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走出去请进来开拓了视野

湖州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从小农业迈向大农业

  □本报记者 朱传忠
  “平均每头羊的饲料成本下降,而羊粪的销售额增加,较大幅度提升了公司湖羊产品的销售毛利润率。”湖州咩咩羊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项继忠说,一增一减的背后,是他从小农业生产向大农业经营策略的转换,这与湖州市农民大学生创业联盟的帮扶密不可分。
  项继忠口中的创业联盟,由84名农民学员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倡导下成立,主要围绕乡村人才振兴与农民职业教育主题,继续做好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等工作。该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曹荣军介绍,创业联盟以“农民学院+创业导师+创业基地+农业企业”模式运行,半年来,联盟积极开展众创众筹,着力培育农创空间、众创田园,探索构建农民创业孵化空间,提升农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推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并且得到了农行湖州分行的资金支持。
  “创业联盟是一个开放式的学习交流、跟踪服务平台,大家受益匪浅。”项继忠说自己虽然从事湖羊养殖20多年,但交往的圈子也仅限于养殖业,加入联盟之后,大家交流多了,慢慢地形成了大农业思维。比如,以前喂养只购买饲料,现在茭白、秸秆蔬菜种植户的废弃物以及其它秸秆都成了羊饲料。羊粪又作为有机肥卖给种植户。与从事休闲农业的成员合作,一头羊还能卖出好几倍的价钱,“大农业思维和格局不仅延长了湖羊产业链,而且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
  吴兴天佑水产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朱天佑也有同感。去年他先后两次参加创业联盟组织的赴上海学习考察活动,彻底改变了农业生产思维。“我为农产品设计了精美包装,注册了商标,第一次申请参加市农展会。”朱天佑说,这在以前,他想也没去想过,是联盟成员间相互交流,让他对政策的把握更准确;联盟成员间资源共享,产供销衔接更加紧密,“我开始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开始进军上海市场。”
  视野拓展、能力提升、创业辅导、成果共享是创业联盟成员最深切的体会。曹荣军表示,农民大学生创业联盟是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创新。下一步,联盟将通过更多的“走出去、请进来”活动,不断提升学员的创新理念和创业兴业能力,加强内外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进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为联盟成员在现代农业领域更好地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