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来稿说,近日,笔者利用周末去乡下一个新开发景点游玩。笔者发现,该景点有好几座假山,小水塘也挖了好几个,且每个小水塘上都建了一座小桥,各种名贵树木也种了好几排。当地一名村民相告,这里原先柳树成荫,河滩上草皮葱绿,是一个天然的景点。去年9月,村里把河滩上的草皮挖了,统一种上了四季常青的草皮,柳树也被砍了,改种一些名贵树种,还搬来各种奇石,造了假山,挖了水塘,建了小桥。虽然整个景点更气派了,但没有了“原味”。笔者听了,深有同感。
近年来,随着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许多农村地区相继开发乡村旅游,一些村民也纷纷开设农家乐和民宿,以吸引游客,增加收入。但笔者发现,眼下,一些农村地区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往往把原先的“乡村味”给开发掉了。有的东施效颦,把城市景区那一套“高大上”的东西照搬照抄到了乡村;有的为了整齐划一,竟把一些古树砍了,改种价格不菲的树木,结果存活率低,浪费钱财;有的村原本就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却偏要把小河填了,改作它用,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极不美观。
众所周知,乡村旅游就应该保持乡村的“原汁原味”,这才符合乡村旅游的特色和本意。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一定要秉承乡村的“原汁原味”,注重加强环境保护,注重旅游品质的提升和各项服务的提高,切莫让乡村游失去了“乡村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