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日公布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0.4%,低于2017年的84.8%。具体到不同年龄段,2018年0-8周岁儿童图书阅读率为68.0%,低于2017年的75.8%;9-13周岁少年儿童图书阅读率为96.3%,较2017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14-17周岁青少年图书阅读率为86.4%,低于2017年的90.4%。
对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的分析发现,2018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91本,比2017年的8.81本增加了0.10本。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认为,在孩子0到8岁期间,家庭的陪伴阅读对孩子的阅读习惯养成是十分重要的。孩子在小时候接触最多的是父母,父母的行为其实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在这个时期孩子正是模仿能力最强、学习欲望最强的时候,家长的榜样、示范是非常重要的。
该调查还发现,2018年我国0-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2.87次,较2017年的3.07次有所减少。四成以上(41.4%)的0-8周岁儿童家长半年内至少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三成多(33.7%)的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
现如今有这样一种现象,家长想陪同孩子阅读却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图书。魏玉山认为,除了倡导和呼吁家庭的亲子阅读外,支持和鼓励家庭阅读也十分重要。“我们可以向家庭提供有关的阅读产品。比如现在我们政府在贫困地区搞的阅读书包项目,为家庭免费提供儿童阅读书包,其中有一定数量的儿童阅读读物,方便家庭阅读。此外像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年在做的百部优秀儿童图书,可以指导家长来选择童书。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在做购书券的活动,即给一定金额的购书券到指定的书店去买书,鼓励家长给孩子选购图书”。
(摘自《中国青年报》 孙山/文2019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