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被量化的幸福

  生活中,我们该怎么评判一个人呢?人家对你好还是不好,怎么评定?你们相处有多幸福,怎么衡量?如果对方是你感情中的备选项,那怎么确定对方就是你想嫁的那个人?
  有两种方法:一是感受,用心好好领悟;第二种,就是量化。
  感受终归有点虚无缥缈,还要有悟性,还得讲求时机。于是,量化评判就占了上风。加上现在是个大数据时代,工作中也常常会把指标量化,那么感情世界以量化来评判,把一个人、一件事进行量化,再排序总结,结果也就出来了。
  这种量化,对于老早的人来说,是很难想象的。从前,讲心。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有些人喜欢速战速决,等不及慢慢感悟,而高科技又让一个人的量化变得极为简单。
  各种各样的数据,都明摆着呢!你使用共享单车,都能在里头留下各种独属于自己的轨迹;你叫外卖,也“卖”了你舌尖上的偏爱;还有网上购物、网上看戏,都留下各种痕迹,让平台根据你的喜恶,精准地罗列出各种推荐。生活与人,仿佛都被细化成一堆数据。
  有数据,就不难量化。量化,看起来,你的选择似乎更精准了,看似能从一堆数据中看透人心,知道谁对你好,该走得近一些;谁对你不够好,该敬而远之。可是,一旦量化,就会产生分数。而分数,则会带来比较。低分的,想着高一点;高分的,还想更高。对别人,亦是如此,你的眼睛总习惯盯着现有分数之上、更高的那个数据,总是不知足,现状总难以让你快乐。
  这是多么令人遗憾!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充足的时代,本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感受美好,去感受那些值得你感受的人,去感受在一起的快乐。所以,别将幸福简单地量化为数据,幸福感在于心,适合的人你要用心去寻。
(摘自《广州日报》郭华悦/文2019年4月6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