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丽娟 通迅员 陈星
一直以来,供销社在沟通城乡、促进农产品进城和日用消费品下乡上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近年来,我省供销社系统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位一体”改革,大力推进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在保障农村商品流通和安全有效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省供销社共发展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门店1.49万个,其中农村网点1.1万个;建设托管农批农贸市场127个,农批市场交易额占全省总额的50%左右。
开展连锁经营,保障农村商品安全供应
绍兴市上虞区供销社在城区建有2家大型商城,在16个乡镇(街道)建有商贸综合体,在80个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建有便民综合服务中心,在1183个村建有商贸服务网点,打造了区、乡、村三级日用消费品经营服务网络。2018年,上虞区供销社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13.6亿元,日用消费品零售额占上虞全区总额的30%以上。
这是我省供销社发展城乡网点、织密服务网络的一个缩影。全省供销社以“县城超市+乡镇商贸综合体+村综合服务社”为主要内容,全面建设城乡日用消费品经营服务体系,在全省1.1万个村镇布局消费品网点,保障农村物资便捷供应。
各地供销社积极开展连锁经营,丰富服务内容。通过统一门面装潢、统一货架提供、统一电脑配置、统一服务项目、统一人员培训,一方面推进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另一方面统一承接各行政单位、社会服务单位的便民服务,把便民服务延伸到中心村,打通“最后一公里”,送到老百姓手中。
温州市瓯海区供销社以“老供销”为品牌,发展农村连锁便利店100余家,为农村居民提供百货销售、网上代购、快递、农事咨询、金融服务、巡诊医生、惠农便农支付、小额外币兑换等八大服务。绍兴市柯桥区供销社以农村便利店为依托,打造了“新供销”连锁经营网络,发展服务网点500余个,为农村居民提供日用消费品销售、话费充值、就业信息发布、社保受理、快递收发等综合服务,成为一站式基层便民服务平台。
消费品下乡,保障商品质量是前提,实现统一配送是途径。通过组建县域物流配送中心,实现经营网点商品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从源头保障农村商品供应的质量安全。温州市瓯海区“老供销”自建2000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食品统一配送率100%,并定期对上架产品进行检查,确保“老供销”的品牌质量。绍兴市上虞区供销社打造总经营面积1.2万平方米的大通超市配送中心,对区乡村三级经营网点大宗商品统一采购和配送,杜绝了假冒伪劣商品通过供销社经营网络流入市场。
强化市场建设,守牢农产品安全底线
强化农批市场建设,构建农产品流通主渠道。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的农批市场发展思路,在农产品主产区、集散区先后建成了庆元(中国)香菇城、千岛湖茶叶市场、安吉(中国)茶城等一批专业农批市场,并对金华农批、嘉兴水果、杭州果品等原有重点市场进行了迁建和改扩建。2018年,全省供销社所属农批市场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占全省总额的一半左右。其中,嘉兴水果市场总经营面积达450亩,年交易额达299亿元,交易规模列全国农批市场第三位;金华农批市场年交易额达124亿元,承担着金华市80%以上的外地蔬菜供应;庆元(中国)香菇城年交易额达到25亿元,食用菌干品销量占全国总量的25%。
优化农贸市场管护,打造城乡“菜篮子”。各地供销社积极承接公益性农贸市场的建设与管护,通过整治改造、创新服务和组建市场管理公司实行专业化运行等举措,有效提升市场专业化管理能力,有力保障城乡“菜篮子”供应。目前,全省供销社共建设托管农贸市场90个。绍兴市供销社托管的12家国有农贸市场,交易总额近20亿元,约占市区总量的50%左右,成为政府调节市场供应的稳定器。杭州市萧山区供销社托管临浦综合农贸市场后,一手抓改造,一手抓管理,全面优化市场环境,被评为国家绿色市场、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区最佳农贸市场。目前,该市场年交易额超5亿元、年创利400万元。
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保障食品质量安全。通过推进市场环境整治,提升市场配套硬件水平,健全市场各项管理制度,抓好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举措,保证农产品质量“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公众可查”,为百姓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绍兴市上虞区供销社在建设管护的16个农产品市场都设有食品安全检测室,每日快速定性检测不少于15批次,及时公示检测情况,对不合格食品进行销毁处理。同时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巡回检”,每月完成“两个全覆盖”,即经营户全覆盖、农产品品种全覆盖,最大程度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畅通销售渠道,为农民增收贡献力量
供销社在建设商贸实体网络的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业务,坚持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促进农产品销售的有力抓手,推动商贸服务模式创新。目前,全省供销社共有727家商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全年实现电商销售额290亿元。绍兴市上虞区供销社在城区建有区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在全区20个乡镇建设镇级电商服务中心,在300余个村建有村级电商服务站,打造了三级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为全区农村电商提供培训孵化、网店运营、产品销售等服务。2018年,培训农民2349人次,实现特色农产品销售3000余万元,带动合作社、种植大户实现网上销售1000余万元。
以展示展销助力农产品销售。全省供销社依托省农合联平台,先后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了“奉化水蜜桃节”“浦江葡萄节”“三门小海鲜节”“缙云茭白丰收节”“青田稻鱼之恋文化节”等多场特色农产品节庆活动,通过组织系统内杭州果品、嘉兴水果、金华农批等市场赴产地开展对接活动,有效推动了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其中,“三门甜瓜节”活动期间,仅嘉兴水果市场日销三门甜瓜达300余吨。
帮助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省份销售农产品。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农产品市场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努力帮助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省份销售农产品。嘉兴市供销社推动嘉兴果品市场对接四川阿坝、新疆沙雅农产品。绍兴市供销社建设结对帮扶农产品销售实体店10家、展示展销中心4家,举办扶贫农产品展销会17场。2018年,全省供销社帮助扶贫地区销售农产品26亿元。
与此同时,各地供销社抓住农合联改革契机,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培育,通过品牌化经营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全省供销社已培育著名商标66个、老字号16个、名牌农产品48个,推动农合联建设运营农业区域公用品牌16个。嘉兴市形成了市有“嘉田四季”,县有“金平湖”“银嘉善”“绿秀洲”的农产品品牌体系;衢州市通过打造“三衢味”品牌,已累计孵化农产品运营主体57家。
千岛湖茶叶市场内商户在交易。
绍兴市供销社下属的大江农贸市场,是绍兴市首家集“智能支付、菜品溯源、配送到家”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农贸市场,市民只需手机下载“大江市场”APP(即应用程序),下单支付,最短一小时内菜品就能配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