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长兴,中国茶文化之乡。因在北纬30度的黄金轴线,属地质学上最适合茶树生长和茶叶优良品质形成的地球绿带。
“长兴紫笋茶”因《茶经》中“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茶圣陆羽在此写就了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顾渚山曾建有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厂——贡茶院,紫笋茶被列为贡茶始于唐朝广德年间(公元763-764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当时,紫笋茶深受帝王喜爱,有诗云“琼浆玉露不可及,紫笋一到喜若狂”,贡茶数额连年剧增,到唐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贡额多达18400斤,堪称中国贡茶之最。
紫笋茶于1982年、1985年及1989年分别被评为全国名茶,是浙江省首个具有部级农业行业标准的茶叶类产品,1999年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2010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长兴为“中国茶文化之乡”、“紫笋茶”为“中华文化名茶”称号,同年“长兴紫笋茶”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行列,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2015年“紫笋茶”证明商标申报成功。在2018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长兴紫笋茶”品牌价值达16.6亿元。紫笋茶在历年举办的浙江绿茶博览会和浙江农博会上均荣获金奖;长兴紫笋名茶开发公司荣获“浙江老字号”称号;紫笋茶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紫笋茶于清明至谷雨期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经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烘等制成。极品茶芽叶相抱似笋;上等茶芽挺叶嫩稍展,形似兰花。成品色泽翠绿,银毫明显,香孕兰蕙之清,味甘醇而鲜美;茶汤清澈晶亮,叶底细嫩成朵,被誉为“青翠芳馨,嗅之醉人,啜之赏心”。
紫笋茶原产于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一带,目前产业规模已发展到15万亩,全年总产4100吨,一产产值13.13亿元;全县重点产茶乡镇有8个,其中万亩以上产茶乡镇3个,5000亩以上茶叶专业村16个,连续4次被评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浙江省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工作先进县和浙江省茶厂改造重点示范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涌现了“大唐贡茶”、张岭茶场、丰收园茶叶专业合作社、“嘉木茶业”“百岁爷茶业”“茶乾坤”等20家县级以上茶产业龙头企业,其中浙江茶乾坤食品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新三板上市,属全省首家上市茶叶企业,并于2012年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紫笋茶产业已成为长兴现代农业的重点产业和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
为传承和展示紫笋茶文化精髓,长兴县委、县政府投入数亿元在贡茶院原址周围新建大唐贡茶院,并以其为中心强力打造了顾渚茶文化景区。大唐贡茶院曾多次接待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等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大批茶人前来考察、交流。
2010年以来,长兴县农业部门先后组织近20家龙头茶企分别赴西安、北京、上海、哈尔滨、西宁、郑州、银川和杭州等地参加全国及全省绿茶博览会,进一步宣传推介“长兴紫笋茶”。“长兴紫笋茶”主销长三角地区,并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国门,如今包括俄罗斯、德国、日本等地的客商纷至沓来。
长兴作为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紫笋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2008年5月,第十届国际茶文化节在长兴成功举办,极大地弘扬了紫笋茶文化,推动了紫笋茶产业发展。2010年,第三届中国长兴陆羽国际茶文化节举行,国内外600余名茶界专家、文化名流和经济学者齐聚长兴品茗论道。2013年,第八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在顾渚山茶文化景区举办,来自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500多名嘉宾参加此次盛会。围绕“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的主题,着力打响“紫笋贡茶”品牌,进一步推动了紫笋茶文化交流和紫笋茶产业发展。
近年来,长兴县根据“一带一路”倡议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深入实施茶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开展生态茶园及美丽茶园建设,大力推动“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茶共舞”,三产交融,跨界拓展,全力推进新时代茶产业健康发展,使茶产业真正成为民生产业、绿色产业、文化产业、服务产业和健康产业。
今天,“长兴紫笋茶”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