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宁海:一朵枇杷花的价值

  这些天,在宁海越沙线公路一市段两旁,挂满套着袋的白枇杷果的枇杷树漫山遍野。
  “年前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造成枇杷受冻,今年枇杷产量估计减少三分之一。但好在枇杷花卖了200多万元,挽回了损失。”杨红军是当地的枇杷种植大户,也是宁海红蓝水果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
  从光卖果,到既卖果又卖花,这缘于当地白枇杷产业的深度开发。
  一市镇是“宁海白”枇杷的主产区,全镇种植面积约1.3万亩。
  作为亚热带果树,低温冻害是枇杷的头号“大敌”。单单卖果,枇杷面临“成长的烦恼”,产业发展受气候影响很大。
  面对丰富的枇杷资源,一市镇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挖掘枇杷花的价值,拓展产业链。
  陈在西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市场调研,发现花茶是市场上流行且潜力大的一种饮品。这给了陈在西很大的启发:开发利用枇杷花瓣。
  原来,11月到翌年1月间,是枇杷开花的季节。这段时间,种植户会进行疏花,被摘除的多余的枇杷花瓣,说不定就是“宝”。
  2009年,陈在西成立了宁波美栖饮品有限公司,致力于“白枇杷”花饮综合开发,并依托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的科研力量,成功开发出白枇杷花瓣系列袋泡茶。
  刚开始时,不少农户将信将疑。随着枇杷花收购量的增大,且鲜花收购价格高达500元一公斤,农户看到了希望。一市镇曹家村200多户人家家家种枇杷,去年户均收入六七万元,其中卖花收入占到三分之一左右。“经过烘干、爆炒、提味等工序,枇杷花瓣真变成了宝贝。”陈在西说,目前市场上枇杷花茶售价每公斤达3万元。去年枇杷花采摘季,美栖饮品有限公司从农户那里收购了两万多公斤的鲜花,为上千农户带来了1000万元的收益。
  这几年,公司的研发脚步没有停歇。继枇杷花茶之后,枇杷花粉已经面市。技术人员告诉笔者,枇杷花粉原料在-38℃的低温状态下,经过26个小时的研磨,变成了一种泡水后没有沉淀物的粉末,配上少量蜂蜜,开发出了枇杷花粉冲剂。
  令陈在西欣喜的是,经过3年的申报,枇杷花去年被国家有关部门列入新资源食品名录,这为枇杷花产业开发带来了更大希望。也就是在去年,公司决定增加枇杷花原料采购种类,从花瓣扩大到花蕾。
  “一个树枝留下来长成果实的只有四五个,绝大多数花蕾被废弃了。”杨红军算了一笔账,原来只采花瓣,一株枇杷树采不到0.5公斤,现在花瓣、花蕾一起采,分量可以增加四五倍。尽管原料收购价格下降了,但总体来说,农户卖花的收入还是增加了。
  陈在西估计,今年下半年枇杷花采摘季节,公司的原料收购量将比上年翻倍。目前,公司又在着力研发枇杷花止痒露、枇杷花精华霜等系列产品,不断提升枇杷花的价值。
  一市镇副镇长沈志强表示,枇杷花的深度开发,让全镇枇杷产业年产值达到1.2亿元。 孙吉晶 陈云松 张春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