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园以来,“浙江园”日均接待人数约20万。随着驻园工作人员的引领和讲解,步入地处核心位置的“浙江园”,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江南画卷展现眼前。“浙江园”用一幅新时代、现实版的“富春山居图”,向全球观众展示“两山”理念引领下的“美丽浙江”风采。
“浙江园”总面积4200平方米,运用丰富的园艺材质、浙派园林的造景手法,通过“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空间来表达浙江特殊的自然山水格局。
“浙江园”的布景共分为五大篇章(依次是源起、诗画、富美、花园、起航)和七个特色植物园、十个主题花境。走进园区,便能感受到浓浓的浙江味儿,眼前呈现出一幅“旧境江南山水秀”的画卷。
园区主入口西侧是一组景观小品,提炼自石鼓篆书第一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的书法作品,三方极具浙派篆刻风格的印章,上书园名“浙江园”。步入园区,远远便能望见一道如白练般的瀑布和古色古香的亭榭,用浙江特色的湖石营造的假山瀑布,展现出山高林密、峰雄瀑飞的山林景观。山顶也是园区水系的源头,既寓意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也暗喻浙江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地,这便是第一篇章“源起浙江”。
园区入口广场,迎面是一组宽约17米的水墨墙照壁,照壁图案的原型采用的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的一部分,采用纳米喷绘技术,搭配山石、水景、灯光与地刻,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呼应“诗画浙江”的篇章主题。地刻浮雕以浙江地图为原型,采用不同字体标注11个设区市,并标识浙江名山名水,充分展现浙江的山水格局。
跨过“浙里”月洞门,漫步竹林小径,映入眼帘的是“岁寒三友”松、竹、梅,穿过小径,即可到达园内的农家小院。院落建筑形式以浙派民居为原型,巧用茶田、菜园、竹林、石斛、古井等景观元素,打造出兼具地域气质与时代气息的“富美浙江”生活情境。这里还会定时举办品茶、曲艺、展览等特色活动,与游客进行互动。
建筑东北侧的草坪花境是第四篇章——“花园浙江”。本次展园共采用了600余种植物,大量运用了浙江特色(含栽培新品种)的品种,如浙江楠、浙江樟、浙江安息香、天目铁木、铁皮石斛、杜鹃、绣球、夏蜡梅等;同时,通过花境、小品、草坪、小桥、流水、扇面“汇芳轩”等景观元素,营建丰富多彩的花园类型,展现“花园浙江”的建设成果。尽管此次展会长达5个多月,跨越三个季节,但“浙江园”将春、夏、秋各季观赏植物合理搭配,实现三季花开、芬芳满园的景观效果。
穿过花园,便是最后一个篇章——“浙江起航”。设计师以京杭大运河的码头景观,形象地描绘浙江与北京、江南与北国一脉牵的不解之缘。同时以红船为原型的“闻涛舫”,展现红船起航地的浙江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神风貌。
用“浙江园”总设计师卢山教授的话说,“‘浙江园’是浙江的浓缩”,它循着“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向往,让浙江的乡韵、乡土、乡愁、乡风得以延续和升华,在青山绿水间逐梦“绿富美”。
唐登涛 高博 于会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