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林业

烟雨梦幻般的仙境如何营造

“浙江园”用上大量新科技

  每隔5-10分钟,整个“浙江园”会自动释放一次“雾森”,以营造烟雨江南的梦幻效果。“雾森”有点像家里使用的加湿器,园子布满了喷头,一旦释放,雾气弥散开来后,有身临仙境的感觉。
  在浙江展园的建设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完美效果,杭园股份想了很多办法,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
  比如,“浙江园”拥有植物600多种,其中包括有“植物熊猫”之称的普陀鹅耳枥、百山祖冷杉、天目铁木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和具有“活化石”之称的金钱松、银杏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等。大量浙江特色植物对生长环境的湿度要求较高,鉴于北京的气候较为干燥,无法达到浙江植物生长的湿度要求,移栽植物时,挖土要多挖深30厘米,园丁每天还要给园内所有植物浇两遍水。
  园区内还建了水上花园——采用框架结构组合而成的生态浮岛,以常绿花灌木、水生植物等为主要构筑材料,结合地形、景石等,形成景观优美、具有一定水质改善能力的生态水上花园。
  海绵城市理念也在此次施工中得到应用。“浙江园”园区大面积的铺装路面采用传统材料与透水材料相结合的方式,结构层、基础层均采用透水混凝土材质,通过缝隙满足雨水下渗与收集;同时,表面采用传统老石板材料,满足古色古香的景观效果。全园按当地降水量数据需求铺设盲管,降水较小时,雨水可通过绿地和路面自然下渗;短时降水较大时,雨水可汇集至盲管,继而汇入园区水系,最终达到缓排、微净化、回收、储存、再利用的生态效果。
  为了方便观众参观,“浙江园”还采用了VR游园系统,通过设置漫游点、场景效果、自动旋转等功能,实现线上360°旋转实景展示,无视觉死角进行虚拟漫游,全方位展示,满足游客线上沉浸式体验。
  园区还利用高科技的互联网植物认知系统,为植物定制专属“身份证”——二维码名片。观众在游园时发现各色各样的树木与花草,如果想要知道它们的名称及信息,用手机对准植物标牌上的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得到详细答案,部分浙江独有或特色植物还带有背景故事等趣味链接,仿佛“植物专家”相伴而行。 于会莲 谢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