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闻

鲁家村:治村富民喜迎“三变”

  •   □本报记者 李军 文/摄
      6月1日,记者乘车从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向东北出发,驱车20多公里来到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采访。在村里,记者坐着“阿鲁阿家”号小火车,一路环村观光,4.5公里长的铁路轨道线串起沿线的18个家庭农场,但见竹林摇曳、绿水清波、灰瓦白墙,每一眼都是不可错过的好风景。因为正值六一儿童节,停车场里小汽车停得满满当当,许多小朋友在景区内嬉戏。
      “别看鲁家村现在这么美,你一定很难想象,这里原本是一个‘脏乱差’的破旧小山村。”见到记者,鲁家村村委会主任裘丽琴很是感慨,“以前,我们这个距离县城与余村差不多远的山村,论条件、资源等,都比不上余村。2010年,环境还是又脏又差,没有保洁员,也没有垃圾箱。那时候,我们村干部走在村里面,老百姓都不大理睬我们。600多户人家、户籍人口2200多、16平方公里面积,就这么一个摊子摆在我们面前。”
      “事在人为!要改变鲁家村落后的面貌,关键在人。”裘丽琴说,2011年,鲁家村村委会带着一份脱胎换骨的决心,通过“顶层设计”,带领村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积极发展创意农业,以“旅游+产业”的形式打造“田园鲁家”,规划了包含野山茶、竹园、果园、中药、花海等18种业态的特色家庭农场为核心的乡村景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田园变乐园,把村庄变景区,把村民变成“股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如今的鲁家村已经做到垃圾不落地,“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不仅成为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还代表浙江领取了联合国颁发的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成为浙江“千万工程”的一个典型。
      裘丽琴说,经过短短8年的建设,鲁家村由过去的“丑小鸭”蜕变为如今的“白天鹅”,成功实现了“三级跳”:村集体资产从2011年的负债150万元增长至如今的2.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4719元增加到去年的38812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1.8万元增长到去年的406万元。
      “去年,我们全村游客数量达到51万人次。如今,借助一波波的游客潮,村民完全实现了家门口打工,增收的门路越来越广。”谈及鲁家村时下的新变化,裘丽琴笑容满面,“我们村的产业更加兴旺,村集体经济也变得更强大了,我们有信心把村里的事得更好。去年,我们为村里60周岁以上老人送上了现金‘福利’。今年,我们鲁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力争全面铺开,进行股权分红。”
      发展之路,永无止境。“目前,我们村里还有不少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比如,2017年开始动工的高科技房车主题乐园,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建成,建成后将为鲁家乡村经营和田园综合体打造带来新的业态,为全国各地房车爱好者提供不一样的平台。预计今年7月,‘田园鲁家’也将正式开园,目前,我们正在做各项准备工作。10月,村里还将迎来4A级景区验收。”裘丽琴说,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鲁家村建设百年农场的梦想才刚开头。下一步,在鲁家村建设过程中,他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进一步突破发展中的一些束缚,争取更多的政府支持,让鲁家村村庄更美、产业更强、村民更富。
    鲁家村游客中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