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水稻施肥管理的重要时期,施肥技术的好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由于种植条件和环境的不同,农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施肥。那么水稻如何合理施肥呢?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浙江省水稻化肥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指导全省农民在水稻生产上采取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控制氮肥总量,中微量元素因缺补缺,并结合不同水稻品种、耕作制度进行适当调整的施肥策略。
我省是全国唯一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2018年我省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创建工作,并出台了《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2019年实施计划》,决定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创建行动”等“六大行动”。其中,“全力推进化肥施用定额制”就是“六大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意见提出,围绕农业绿色发展要求,我省将遵循“经济施肥、环保施肥、增产施肥”理念,以免费测土配方施肥成果为依托,依据水稻产量、土壤肥力状况以及省定的作物化肥投入最高限量标准,合理确定水稻施肥量,同时优化施肥结构,大力推广配方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缓(控)释肥等肥料;推广科学施肥方法,集成应用机械深施、种肥同播、侧深施肥等高效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坚持施肥与培肥地力相结合,发展绿肥种植,鼓励增施有机肥,做好秸秆还田,多措并举,切实减少水稻生产化肥和氮肥使用量。
针对目前水稻氮肥用量偏高、有机肥用量少的现状,意见建议水稻生产化肥投入时,要按照“减氮、控磷、稳钾”的思路,严格控制化肥特别是氮肥总量投入。一要坚持限量管理,按照化肥定额制要求,水稻化肥使用量不超过省定最高限量标准,控制水稻生产化肥和氮肥投入;二要坚持分类指导,根据目标产量、土壤供肥能力、田间肥效试验和肥料利用率确定氮磷钾施用量,按照“一户一业一方”的要求,制定精准施肥建议方案,推进水稻生产化肥投入的限量施用;三要坚持综合施策,采取调整化肥品种、增加有机养分投入、改变施肥方法等技术,构建水稻科学环保施肥技术模式,实现增产增效、保护环境。
水稻生产具体施肥指南:
早稻(前茬为空闲田或冬绿肥)
1.有机肥料施用量:商品有机肥250-300公斤/亩或紫云英鲜草还田 1500公斤。
2.产量水平在400公斤/亩以下:亩施氮肥(N)小于7公斤,磷肥(P
2
O
5
)小于3.5公斤,钾肥
(K
2
O)4.5公斤。
3.产量水平在400-600公斤/亩:亩施氮肥(N)7-10公斤,磷肥(P
2
O
5
)3.5-5公斤,钾肥
(K
2
O)4.5-5.5公斤。
4.产量水平在600公斤/亩以上:亩施氮肥(N)10-11公斤,磷肥(P
2
O
5
)5.0-5.5公斤,钾肥
(K
2
O)5.5-6.5公斤。
在肥料选择上,以选择与当地土壤肥力相适应的配方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为宜;在施肥方法上,基肥采取耖田深施、侧深施肥等方式;在施肥比例上,氮肥的 60%-70%作基肥,40%-30%作追肥,磷肥、钾肥全部作基肥。
连作晚稻
1.有机肥料施用量:商品有机肥250-300公斤/亩或早稻秸秆全量还田。
2.产量水平在500公斤/亩以下:亩施氮肥(N)小于10公斤,磷肥(P
2
O
5
)3.5公斤以下,钾
肥(K
2
O)7公斤以下。3.产量水平在500-700公斤/亩:亩施氮肥(N)10-11公斤,磷肥(P
2
O
5
)3.5-4.5公斤,钾
肥(K
2
O)9-10公斤。
4.产量水平在700公斤/亩以上:亩施氮肥(N)11-13公斤,磷肥(P
2
O
5
)4公斤,钾肥(K
2
O)10-11公斤。
在肥料选择上,以选择与当地土壤肥力相适应的配方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缓(控)释肥等为宜;在施肥方法上,基肥采取耖田深施、侧深施肥等方式;在施肥比例上,氮肥的60%作基肥,40%作分蘖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70%作基肥,30%作穗肥。
单季稻(前茬为麦、油菜、绿肥)
1.有机肥料施用量:商品有机肥300-500公斤/亩或紫云英鲜草还田1500公斤或麦秆全量还田。
2.产量水平在500公斤/亩以下:亩施氮肥(N)小于9公斤,磷肥(P
2
O
5
))3.5公斤以下,钾肥
(K
2
O)7公斤以下。
3.产量水平在500-600公斤/亩:亩施氮肥(N)10-12公斤,磷肥(P
2
O
5
))3.5-4.5公斤,钾肥(K
2
O)8-10公斤。
4.产量水平在600-800公斤 /亩以上:亩施氮肥(N)12-14公斤,磷肥(P
2
O
5
)4.5-5
公斤,钾肥(K
2
O)10-12公斤。
5.产量水平在800公斤/亩以上:亩施氮肥(N)14-16公斤,磷肥(P
2
O
5
)5-5.5公斤,钾肥
(K
2
O)12-13.5公斤。根据肥力条件可以适当提高氮肥和钾肥用量。
在肥料选择上,以选择与当地土壤肥力相适应的配方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为宜;在施肥方法上,基肥以采取耖田深施、侧深施肥等方式;在施肥比例上,氮肥50%作基肥,50%作追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60%作基肥,40%作追肥。高产水稻底肥应增施高效硅肥5-10公斤,齐穗和灌浆期叶面喷施氨基酸钙镁肥以促进光合作用。
两项水稻施肥主推技术简介
1.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
该技术针对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低、肥料施用不科学、氮肥利用率低等问题,通过施肥机插一体化装备,缓控释肥,肥料定位机械深施等,实现水稻减肥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要点:
一是根据熟制、品种及安全齐穗期等,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好、抗倒、适于机插的水稻品种,培育壮秧。
二是机插前2-3天做好大田耕整,要求稻田平整、洁净、细碎、沉实,田面泥浆沉实而不板结,机械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
三是选择有定量施肥和插秧功能的一体机,及适合我省水稻机械深施的专用肥料,肥料颗粒直径范围应在2毫米-5毫米,符合水稻优质高产营养生长需求,水稻机插施肥一体机使用前全面检查与试运转,确保种植部和施肥部运转正常,明确所用机型正常田间作业条件下的各刻度对应的施肥量。
四是机械作业,根据不同季节类型水稻的基蘖肥需求量及肥料养分含量,适时调节施肥机目标施肥刻度,确保合理施肥量,同时根据水稻品种、栽插季节、插秧机选择适宜机插密度,提高机插效果。侧深施肥技术可将肥料精确送达根区,有利于构建水稻高产深层根系,减少氮素损失,促进稻株吸收氮素,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稻谷产量,并节肥省工,是水稻减肥增效的一项新技术。
2.水稻缓(控)释肥轻简化施肥技术
该技术是指应用能缓慢释放主要养料的水稻专用缓(控)释肥料,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总用氮量的一种新型肥料应用技术。关键要点是根据作物产量目标、土壤供肥能力和缓(控)释肥的含氮量来合理确定肥料用量,并作为基肥在翻耕后耙平前一次性施入,混合在10厘米土层内,在分蘖期或穗期,视水稻生长情况,再补施一次速效肥,以满足水稻正常生长之需。
肥料选择:根据市场情况,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缓(控)释肥产品作为基肥,追肥选择普通肥料。单季稻生产选择肥料氮素60-90天释放率80%、缓效氮肥比例占总氮量30%以上的包膜控释肥产品,在土壤保肥性好的田块也可选择添加硝化抑制剂的稳定性肥料。
推荐配方:推荐缓(控)释掺混肥,即氮:磷:钾(N∶P
2
O
5
∶K
2
O)比为22∶8∶12)或相近配方,氮肥中应有30%释放期为60-90天的树脂包膜型控释氮素);稳定性肥料的氮肥养分供应期为50-60天。
施肥量:以测土配方施肥为基础,结合土壤肥力状况或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
施肥方式:基肥应用缓释肥侧深施肥或抛肥机撒施后耙田;追肥以喷雾式抛肥机撒施或人工撒施。
氮肥运筹:氮肥总用量的70%以缓(控)释肥作为基肥,其余30%氮肥早稻中作为分蘖肥追肥,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作为孕穗肥追施;
配套管理技术:基肥前控制田面水深度,减少稻田径流损失风险;穗肥看苗补肥。
本版稿件和图片由省耕肥管理站提供
图为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农技人员在余姚市阳明街道示范推广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