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浙江畜牧兽医

畜牧业防汛防灾技术措施

  主汛期强降雨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以下是畜牧业应对梅雨汛期灾害天气的技术措施。
  一、及时做好防汛减灾各项准备
  1.落实加固措施。要及时做好畜禽栏舍、养殖附属设施等的加固等预防措施,防止畜禽栏舍倒塌、浸水,并彻底清理或疏浚畜禽养殖场排水系统,做好排水防洪防涝工作。
  2.落实备用场所。要落实高燥临时安全备用场所,尤其是沿河区域的各畜禽养殖场,要严防强降雨隐患;对种畜禽场、地方品种保种场应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确保核心保护群饲养在安全场所;紧急时采取果断措施,尽快、及时转移人员、转移畜禽,确保人员安全,减少畜禽伤亡。
  3.备好应急物资。要备足饲料和一定量的农用薄膜、农用柴油等应急物资,准备好抽水机和应急照明设施、动物防疫消毒液和消毒机械,储备应急疫苗等其他物资。
  4.加强安全检查。要加强养殖场废弃物处理管控,做好粪污处理设施安全运行检查工作,杜绝直排。
  二、灾后迅速开展生产恢复工作
  1.检修生产设施。在洪涝灾害中倒塌、受损的栏舍、生产设施要进行修复加固,及时恢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时检查粪污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如有漏排等情况出现及时修复。对一时难以修复但仍有倒塌危险的栏舍,应另寻地方暂养,以防止出现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
  2.全面消毒灭源。及时做好受灾畜禽转移,清除栏舍周边特别是排水沟里的污水、污物,保持环境整洁与排水畅通。配备好烧碱、生石灰等消毒药,对畜禽饲养场所、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场地等清洗后进行一次彻底全面消毒灭源,养殖场消毒池要每天更换消毒药。加强通风换气,待栏舍清洁干燥后方可转入畜禽。定期开展防蚊灭鼠工作,减少传播疫病的机会。对受潮霉变的饲料及饲料原料要作销毁处理。
  3.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淘汰发病畜禽,降低饲养成本,达到出栏标准的畜禽尽快出栏,降低饲养密度。注意饮水卫生,提供清洁水源并根据畜禽不同阶段的生长需要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适当添加一些多维、电解质等抗应激剂及免疫增强剂,促进畜禽机体的恢复,减少应急反应,待畜禽机体恢复后,做好疫苗接种。尽可能在省内引进种苗,减少疫病传入风险。高温天气要适时通风,予以降温。饲料饲喂前必须进行仔细的检查,不要用霉败变质的饲料饲喂畜禽,防止中毒。
  4.加强防疫检疫。强降雨、洪水灾害极易造成多种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要密切关注重大动物疫病和灾后易发病,各动物防疫场所监管责任人、村级动物防疫员和疫情测报员,要深入养殖场户开展疫情巡查,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病,要严格落实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严防扩散蔓延。要切实做好灾后畜禽免疫工作,根据当地灾情和畜禽免疫状况,突出加强受灾存活畜禽的补免,适时提前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补免。
  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供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