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杨梅已下市,消费者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仍留下一些遗憾。“一年等一回,杨梅上市期本来就短,几场暴雨来捣乱,杨梅的口感差了不少。”“吃客”李小姐说。
杨梅成熟期恰逢梅雨季,风雨交加让成熟的杨梅掉了一地,这些图片频频在微信朋友圈里出现,让吃货们大呼“肉痛”,而对梅农来说,更是实实在在的损失。“连续降雨一方面降低了杨梅产量,另一方面,淋过雨的杨梅在口感和品相上也会大打折扣,拉低了销售价格。同时,暴露在雨水中的杨梅不易存储,严重影响销售。”余姚市农技总站首席水果专家汪国云说,避雨设施种植可以为杨梅等夏季水果撑起“一把伞”,助力果农增产增收。
余姚市丈亭镇的王家定种着6.5亩杨梅,在农技专家的帮助下,他为这片杨梅林建起了避雨设施。“采用避雨设施的杨梅采摘时间长、品质好,平均售价可提高20%左右。今年,装有避雨设施的杨梅树每株能实现1100元的销售收入,而没有避雨设施的杨梅树,平均每株只有300多元的销售收入。”王家定说。
宁海一市镇西刘村的种植户刘冬春更是别出心裁,发明了一种叫“一键太阳伞”的避雨设施。他在每株杨梅树顶部安置一把机械伞,只要按下开关键,就能打开或收起几百把伞。“安装‘一键太阳伞’后,减少了雨水和阳光对杨梅的影响,提高了产量,延长了采摘期。”刘冬春说。
进入夏季,水蜜桃、蜜梨、葡萄等水果进入密集上市期,但夏季的大风大雨对水果生产带来很大威胁。余姚市的农技人员和种植户想方设法,为这些“娇嫩”的水果撑起“一把伞”,让丰收在望的水果“落袋为安”。
近日,笔者在余姚市马渚镇四联果树有限公司的桃园里看到,这里的蟠桃开始泛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每一排桃树上面,一个个拱形的塑料棚似一把把巨大的伞,为这些桃子遮风挡雨。“这里的蟠桃下周就可以上市,给这些桃子‘撑把伞’,可减少在风雨时落果情况的发生,提高蟠桃的质量和产量。”公司负责人陈钧魁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乡土专家,他从去年开始在果园里尝试建设避雨设施。
“和葡萄不同,桃树喜欢阳光,因此并不适合大棚方式种植,但又存在避雨避风的需要,避雨设施便应运而生。”陈钧魁说,避雨设施每年春天建设,到9月份拆除顶棚,除了蟠桃,这种设施还应用在猕猴桃等品种的种植上。
陈钧魁指着套袋里的蟠桃说:“使用避雨设施前,因为7月份的雨水过于充足,蟠桃的裂果现象比较严重。去年在避雨设施试验田里,商品果率提高30%多,蟠桃的‘颜值’明显提升,甜度也比露天种植的高一些,从而实现了优质优价。”
上月底,余姚市农技总站组织有关乡镇农技员、蟠桃种植户30余人,在陈钧魁的果园里召开蟠桃避雨设施应用培训观摩会。“避雨设施具有投入低、维护方便等优点,推广避雨设施应用,能让果树枝叶避开自然降雨,减轻因雨水飞溅而造成的病害侵染,提高商品果的比例。”汪国云介绍,避雨设施的建设成本只有大棚建设费用的30%至40%,同时满足部分品种对通风和光照的要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 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