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沉睡百年古莲“复活”盛开

  盛夏观荷,在北京城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沉睡百年的古莲子开花,就很稀奇了。最近,圆明园这一“奇观”让游客蜂拥而至。
  2017年,圆明园工作人员在长春园东南隅的如园遗址进行考古,陆续在镜香池内发现了11颗古莲子,这是圆明园进行考古发掘工作以来首次发现古莲子的存在。2018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对8颗古莲子进行培育实验,6颗在播种之后成功发芽,经过长叶结藕、温室越冬,今年4月移植荷花至基地,7月7日开出第一朵花。
  古莲为何还会开花?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古莲子之所以历经百年仍能萌芽、生根、开花,一方面它一直被埋在温度低、湿度小、少微生物干扰的泥炭土中,不具有生根发芽的条件;另一方面古莲子的外面有一层硬壳,防止水分和空气内渗和外泄。在莲子里还有一个小气室,里面大约存贮着0.2立方毫米的空气,可以维持古莲子生命。古莲子含的水分也极少,只有12%。在这种干燥、低温和密闭的条件下,古莲子长期休眠,新陈代谢几乎停止。
  古莲子比普通莲子发芽时间更长、培育难度更大。因其埋藏时间久远,加之种子本身的质量因素等各方面问题,降低了古莲子的成活率。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自然条件下,古莲子萌发困难。因此中科院植物所专家对其进行专门培育,以提高其萌发率和成活率。另外,为了提高其开花率,在莲子培育成功后,放在专用荷花池内种植,加强栽培管理,并由园内的保安看护古莲苗种植池。现古莲即将进入花期,种植池已用安全带维护。
(摘自《新京报》 邓琦/文2019年7月8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